2023-03-01 08:12:56藥王﹐小沈 & 非頑童

107-1牽牛

<目錄>卷之三(角集)

<篇名>牽牛(脾與大小腸,兼通膀胱)-1

 

牽牛,味辛而苦,氣寒,有毒。雖有黑、白二種,而功用則一。入脾與大小腸,兼通膀胱。除壅滯氣急,及痃癖蠱毒,利大小便難,並腳滿水腫,極驗。但迅利之極,尤耗人元氣,不可輕用。雖然不言其所以不可輕用之故,而概置不用,亦一偏之辭也。

【白話解】

牽牛,味辛而苦,氣寒,有毒。雖有黑、白二種(俗稱二丑),但是功用都一樣。入足太陰脾與手陽明大腸,手太陽小腸,兼通足太陽膀胱。除壅滯氣急,及痃癖蠱毒,能通利大小便困難,同時腳滿水腫,極為有效。但是極為迅利,特別耗人元氣,不可輕易使用。雖然不說明為什麼不可輕用的原因,卻一律置之而不用,也是過於偏頗的說法。

 

夫牽牛利下焦之濕,於血中瀉水,極為相宜,不能瀉上焦之濕。於氣中瀉水,未有不損元氣者也。李東垣辨之至明,似無容再辨,但未論及中焦也。中焦居於氣血之中,牽牛既利血中之水,安在中焦不可半利其血中之水乎。嗟乎﹗水濕乃邪也,牽牛既能利水,豈分氣血。但水從下受,凡濕邪從下受者,乃外來之水邪,非內傷之水邪也。牽牛只能瀉外來之水,而不能消內傷之濕。上焦之水腫,乃氣虛不能化水,故水入之而作脹,久則與水腫無異,故用牽牛,往往更甚。下焦之水腫,若是氣虛,用牽牛迅逐,亦每無功,與上焦正相同。是真正水邪,用牽牛利之,始效驗如響。可見,牽牛只可治外來之水,而不能治內傷之濕也明矣,非止治血中之水,而不治氣中之水也。

【白話解】

問:牽牛利下焦的水濕,於血中瀉水,極為相宜,不能瀉上焦的水濕。於氣中瀉水,沒有不損元氣的。李東垣在這部分已經辨別說明得非常清楚,似乎已經沒有可再補充說明之處,但卻沒有論及中焦。中焦居於氣血之中,牽牛既利血中的水,怎麼在中焦卻不可半利其血中的水。

答:哎呀!水濕乃邪氣作祟,牽牛既能利水,何必再區分氣血。但水從下受,凡是濕邪從下侵入的,乃外來的水邪,非內傷的水邪。牽牛只能瀉外來的水,而不能消內傷的濕。上焦的水腫,乃氣虛不能化水,故水侵入後而脹滿,久了之後就與水腫無異,故用牽牛,往往更嚴重。若是氣虛所造成下焦的水腫,想用牽牛迅速逐水,也是往往沒有功效,與上焦氣虛脹滿的水腫正是相同。只有真正外來的水邪,用牽牛來通利,才會效驗如響。可見,牽牛只可治外來的水,而不能治內傷氣虛的濕也很明確,且並非只治血中的水,而不治氣中的水。

 

然則,外來之水與內傷之水,何以辨之?亦辨之於皮內而已。外邪之水,手按皮肉必然如泥。內傷之水,手按皮肉必隨按隨起,即或按之不起,必不如泥而可團捻也,按之或起或不起者又有分別,

按之即起者,氣虛而猶有命門之火也;

按之久而不起者,氣虛極而並少命門之火矣。

按之如泥者,必須用牽牛以瀉水;

按之不如泥,而或起或不起者,必須用補腎中先天之氣,而又加健脾開胃,以益后天之氣,始能奏功。倘亦用牽牛,豈特耗氣而已,有隨利水而隨亡者矣,可不慎乎。

余所以表牽牛之功,而並辨東垣論藥之誤也。

【白話解】

問:既然如此,外來的水與內傷的水,要如何分辨呢?

答:也是從皮內分辨而已。外邪的水,手按皮肉必然如泥。內傷的水,手按皮肉必定隨按隨起,就算按之不起,也一定不如泥而可捻成一團,按之或起或不起者又有分別,

按之馬上起者,氣虛而猶有命門之火也;

按之久而不起者,極為氣虛而命門之火少且微弱。

按之如泥者,必須用牽牛來瀉水;

按之不如泥,而或起或不起者,必須用補腎中先天之氣,而又加健脾開胃,以益后天之氣,始能奏功。若還是用牽牛,不只是特別耗損元氣而已,還可能隨利水而隨之失去性命的可能,可以不謹慎嗎!

這就是我宣揚牽牛的功效,而一併辨明東垣論藥的錯誤之處。

 

牽牛治外來之水,而不治內傷之濕,余已明辨之矣。然而牽牛治外來之水,又各有異。夫外來之水,有從下而外入者,有從中而外入者。從下而外入者,乃從腳而入也;從中而外入者,乃從腰臍而入也。世人只知外邪之水,從腳而入,未知從腰臍入也。從腳入者,其腳先腫,人易識;從腰臍入者,其腰重而臍腫,人難識也。水腫不分腳與腰臍,而概以牽牛瀉水之濕,毋怪其有效有不效也。然則用牽牛之法,又烏可不分別之乎。凡治水從腳入者,用牽牛、甘遂以消之。若水從腰臍入者,用牽牛於白朮之中,一劑而腰重除,再劑而臍腫平,三劑而腰臍俱利矣。

【白話解】

牽牛治外來的水,而不治內傷的濕,我已經說明的很清楚了。然而牽牛治外來的水,又各有不同之處。按理說外來的水,有從下而外入者,有從中而外入者。從下而外入者,乃從腳而入也;從中而外入者,乃從腰臍而入。世人只知外邪的水,從腳而入,不知道也會從腰臍侵入。從腳入者,其腳先腫,人容易辨識;從腰臍入者,其腰重而臍腫,人難以辨識。水腫不分腳與腰臍,而一律以牽牛瀉水之濕,這就不能怪它有時有效、有時不效。那麼用牽牛之法,又怎可不分別水邪入侵的部位。凡治水從腳入者,用牽牛、甘遂來消除。若水從腰臍入者,用牽牛於白朮之中,一劑而腰重除,再劑而臍腫平,三劑而腰臍皆通利。

 

註1:“痃”與“癖”是兩種證候,但習慣上通稱為“痃癖”。“痃”是形容臍的兩旁有條狀筋塊扛起,狀如弓弦,大小不一,或痛或不痛;“癖”是指潛匿于兩脇之間的積塊,平時尋摸不見,痛時摸之才覺有物。

 

上一篇:106-1苦參

下一篇:108-1澤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