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6 18:42:28藥王﹐小沈 & 非頑童

69-1澤瀉

<目錄>卷之三(角集)

<篇名>澤瀉(膀胱、膽,腎)-1

 

澤瀉,味甘、酸、微咸,氣寒,沉而降,陰中微陽,無毒。入太陽、少陽足經,能入腎。長於利水,去陰汗,利小便如神,除濕去渴之仙丹也。

【白話解】

澤瀉,味甘、酸、微鹹,氣寒,沉而降,陰中微陽,無毒。入足太陽膀胱、足少陽膽經,能入足少陰腎。專長利尿,去陰部周圍的臭汗,利小便如神,是除濕去渴的仙丹。

 

或問澤瀉,既是利水消濕之物,宜乎水去濕乾,津液自少,胡為反能止渴?豈知澤瀉不獨利水消濕,原善滋陰。如腎中有水濕之氣,乃所食水穀不化精而化火,此火非命門之真火,乃濕熱之邪火。邪火不去,則真火不生,真火不生,乃真水不生也。澤瀉善瀉腎中邪火,瀉邪火,即所以補真水也。

【白話解】

問︰澤瀉,既是利水消濕的藥物,當水被消去時、濕被乾燥後,體內津液應自會減少,為何反能止渴?

答︰這是不知澤瀉不止是利水消濕,原來還善於滋陰。如腎中有水濕的熱氣,乃是吃的食物不化成營養而化成火,此火非命門的真火,乃是濕熱的邪火。邪火不去,則真火不生,真火不生,則真水不生。澤瀉善瀉腎中邪火,瀉邪火,就是補真水。

 

苟非補腎火,六味丸中,仲景夫子何以用澤瀉耶?夫腎有補無瀉,澤瀉補腎,非瀉腎,斷斷無差。不然,何以瀉水而口不渴,非瀉邪水耶?所以生真水之明驗乎。所以五苓散利膀胱,而津液自潤也。

【白話解】

問:如果不是補腎火,六味丸中,仲景夫子為何用澤瀉呢?

答:腎宜補不宜瀉,澤瀉補腎,非瀉腎,一點也沒錯。不然,為何瀉水而口不渴,不是因為瀉邪水嗎?這是生真水的明證。所以五苓散利膀胱,而津液自潤。

 

或曰澤瀉瀉中有補,敬聞命矣,然所瀉者水而非火,吾子之謂是瀉火,不亦異乎?蓋瀉火而不瀉水,是有說焉。膀胱者,太陽之腑也,原屬火,不屬水。膀胱之水不能下通,本於寒者少,由於熱者多。蓋膀胱無火乃水閉,有火又水閉也。

【白話解】

問︰您說澤瀉瀉中有補,在這裡恭敬的受教了,然而所瀉的是水而非火,您說是瀉火,不是與世人的認知不同嗎?

答︰這裡瀉火而不瀉水,是有道理的。膀胱是太陽外腑,原本屬火,不屬水。膀胱的水不能下通,很少是因為本身的寒,而是受到外來的邪熱多。因為膀胱無真火(腎陽虛寒)然後小便不通,但是有邪火也會不通。

 

澤瀉用之於五苓散中,雖瀉水,實瀉火也,因其為瀉火之味,所以用之出奇。不然,二苓、白朮瀉水有餘,又何必借重澤瀉乎。此瀉火之確有至理,人未之思耳。

【白話解】

澤瀉用在五苓散中,雖然利尿瀉水,實際上是瀉邪火,因它是瀉邪火的藥,所以用起來效果出奇地好。不然,二苓(豬苓、茯苓)、白朮瀉水效果已經夠了,又何必借重澤瀉呢。澤瀉瀉火確實有至理,只是人們尚未好好思考而已。

 

或問澤瀉利多補少,而子必曰補,想因仲景張公用之於六味丸中,故曰澤瀉利中有補。不獨六味丸中為然,即五苓散中用之,何獨不然,凡小便不利之人,未有口不渴者,一利小便而口渴解。五苓散,利小便也。利小便口渴解者,口中生津液也。五苓利小便之水,去則無水以潤口,宜其渴矣,乃不渴,而反生津液,非利中有補之明驗乎?且小便之所以不利者,以膀胱之有邪火。膀胱有火,乃熱乾津液而口渴。澤瀉在五苓散中,逐邪火而存真水,火去乃水自升,水升乃津液自潤,津液潤,而灌注於腎宮。誰謂澤瀉有瀉而無補乎。

【白話解】

問︰澤瀉利多補少,而你堅稱是補藥,想必是因為仲景張公用它入於六味丸中,所以說澤瀉利水之中還有補水。

答︰不只六味丸中,在五苓散中也用它,何嘗不是這個道理。凡是小便不利之人,沒有口不渴的,一利小便而口渴解。五苓散可以利小便,利小便而不會口渴的人,正是口中生津液。五苓利小便之水,小水去則無水以潤口,應該會口渴,卻不口渴而反生津液,不是利中有補的證明嗎?況且小便之所以不利的原因,是因為膀胱內有邪火。膀胱有火,於是熬乾津液而口渴。澤瀉在五苓散中,逐邪火而存真水,火去而水自升,水升則津液自潤,津液潤,而灌注於腎宮。誰說澤瀉有瀉而無補呢。

 

或問澤瀉用於六味丸中,乃瀉中有補,不識用於八味丸中何意?曰︰有深意也。夫腎中無火,故用八味地黃丸,於水中補火也。然而火性炎上,不用藥以引其下行,乃龍雷之火未必不隨火而沸騰。而用下行之藥,但有瀉無補,又恐補火,而火仍隨水而下泄,又復徒然。

【白話解】

問︰澤瀉用於六味丸中,則瀉中有補,不知用在附桂八味丸中是何意?

答︰其中有精深的意義。腎中無火,所以用八味地黃丸,在水中補火。然而火性炎上,不用藥引其下行,則龍雷之火(肝腎中的相火)未必不隨著補藥的火一起沸騰。然而用下行的藥,一但有瀉而無補,又恐怕補火,而火仍隨水而下泄,補火只是白費功。

 

上一篇:68-1龍膽草

下一篇:69-2澤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