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9-22海水逆逝
白話醫道還元
卷九真體圓成詳解-22【海水逆逝】
說到盡頭,方知乘空非濁質。果是妙手,但向宿海溯清源。
【原解】
呂真人曰:此又復詳別修持著手之真諦,俾學者得不迷于所向也。
何謂說到盡頭?蓋即指性命之源頭而言。修持之妙,以性命之微為盡頭。
何謂乘空非濁質?乘空者,指元神之駕馭乎真氣而言。
凡修持性命,到得真氣發生時,運著這點元神,駕馭以行空,或升或降,周行不滯。以此乘空而行者,乃清明之氣,非后天之谷氣也。故曰“乘空非濁質”。
若係后天谷氣,則濁之又濁矣。所以世之盲修者,往往認谷氣為真氣,斯誤矣。
蓋谷氣因供養百物而生,凡夫賴此以壯其體,不知當供養時有此氣化,異時則滅。
若真氣不發則已,一發自覺常流動而莫可遏,與谷氣之旋起旋滅者,大不相同。學者不可以不細辨也。
*谷氣之不足貴若此,則養谷氣者,非妙手可知矣。然則如何始為妙手耶?蓋真氣之生,原自陰中真精盈滿,感真陽而化作輕清,自然生出真氣來。
煉精可以化氣即此義也。《洞經》所以特云:“養精上華氣”,能依此法修習,乃為妙手。
惟氣從陰精化作輕清生出,故曰宿海溯清源。清源即此陰中所化之輕清也。宿海即陰海,溯者,逆流而上之義,輕清一化必上騰。
丹書所云:“海水逆逝”,即此妙義。自古修持妙手,無外于是。此特詳為言之,學者其勿忽焉可。
【白話解】
呂真人曰:此又復詳別修持著手之真諦,俾學者得不迷于所向也。
呂真人曰:這裡又再一次詳細區分修持著手真實的意義,使學者得以不迷失方向。
何謂說到盡頭?蓋即指性命之源頭而言。修持之妙,以性命之微為盡頭。
什麼是說到盡頭?就是指性命的源頭而言。修持的奧妙,在於尋求性命的精妙幽深為終極目標。
何謂乘空非濁質?乘空者,指元神之駕馭乎真氣而言。
什麼是乘空非濁質?乘空,就是指元神操控真氣而言。
凡修持性命,到得真氣發生時,運著這點元神,駕馭以行空,或升或降,周行不滯。以此乘空而行者,乃清明之氣,非后天之谷氣也。故曰“乘空非濁質”。
凡是修持性命,修到真氣發生的時候,運行這點元神,控制來游行虛空,或升或降,周行不停滯。用這點元神乘空而飛行的,乃是清明的氣,並非後天的穀氣。所以稱為「乘空非濁質」。
若係后天谷氣,則濁之又濁矣。所以世之盲修者,往往認谷氣為真氣,斯誤矣。
如果是後天的穀氣,那麼就是非常地混濁而不清明。所以世上盲目修持的人,往往認為穀氣就是真氣,這樣的認知就錯了。
蓋谷氣因供養百物而生,凡夫賴此以壯其體,不知當供養時有此氣化,異時則滅。
穀氣是因為要供養萬物的食物所化生,凡夫依賴穀氣來強壯他的身體,不明白只有在供養身體時才有這個食物的氣化,時間過了就會消失。
若真氣不發則已,一發自覺常流動而莫可遏,與谷氣之旋起旋滅者,大不相同。學者不可以不細辨也。
像真氣不發生就算了,一發生會有常流動而不可遏止的感受,與穀氣的馬上產生又馬上消失,大不相同。學者不可以不仔細分辨。
*谷氣之不足貴若此,則養谷氣者,非妙手可知矣。然則如何始為妙手耶?蓋真氣之生,原自陰中真精盈滿,感真陽而化作輕清,自然生出真氣來。
*穀氣之所以不值得重視的原因在於此,那麼只注重培養穀氣的人,就知道他不是高手。然而要怎樣才能成為高手呢?真氣的產生,來自於陰海中的真精充滿,感應到真陽而轉化成為輕清的氣,自然就會產生出真氣來。
煉精可以化氣即此義也。《洞經》所以特云:“養精上華氣”,能依此法修習,乃為妙手。
煉精可以化氣就是這個意思。《洞經》所以特別說:「養精上華氣」,能夠依循這個功法修習,才算是「高手」。
惟氣從陰精化作輕清生出,故曰宿海溯清源。清源即此陰中所化之輕清也。宿海即陰海,溯者,逆流而上之義,輕清一化必上騰。
真氣只能從陰精轉化成為輕清的氣而產生,所以稱為「宿海溯清源」。清源就是這個陰精所轉化的輕清之氣。宿海就是陰海,溯,就是逆流而上的意思,一旦轉化為輕清的氣,必定會上騰。
丹書所云:“海水逆逝”,即此妙義。自古修持妙手,無外于是。此特詳為言之,學者其勿忽焉可。
丹書所說:「海水逆逝」,就是這個妙義。自古修持的高手,於此法之外沒有二法。這裡特別詳細地為大家講述,學習的人不要粗心大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