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00:14:39藥王﹐小沈 & 非頑童

卷6-31明道明心

白話醫道還元

 

卷六無礙心印詳解-31明道明心

 

是知心者藏道之區,印心即可以印道。道者宅心之本,明道亦所以明心。

【原解】

呂真人曰:此以下數節,乃總結通篇之意。

 

心何以為藏道之區?蓋人禀陰陽五行之理以生,此理包管于一心,即此真靈,亦默寄于一心之內。道惟藉心而後有所寄託,故人之有心,其用非他,乃藏道之區也。

 

苟能將持心功夫做到純一,此心自印證于無礙境,能印心無礙,則心即道,而道即心矣,故曰“印心即印道”。

 

然就其初下手言之,貴先把道之微奧,一一窮究其旨趣,常存主于一心,則此心乃得在道上,不至混于物欲。

 

真宰存而真靈始生,所以然者?因道為宅心之本,離卻道而心先無存主故也。惟即道之微妙究明,而存諸心,則道明慧自生,故曰“明道亦所以明心”。

 

每見世之人,想登仙,望證佛,務圖長生不死,至貪生畏死念切,妄求外術,種種虛誣,不知從此靈明地上養育保護,真靈安結?

 

且一心先存貪生念頭,即此便是欲之惡根,與道相礙,是貪生而實非求生之道。況勞勞于著意,強襲等外術,以求長生。

 

殊不知耗厥真靈,此靈先死,是取生即取死也。至道不明,人心日失本真,安得謬妄者反尋此心真元,慎重保守,以歸至道之一途耶?

 

【白話解】

呂真人曰:此以下數節,乃總結通篇之意。

 

呂真人曰:這裡以下數節,乃總結全篇的意思。

 

心何以為藏道之區?蓋人禀陰陽五行之理以生,此理包管于一心,即此真靈,亦默寄于一心之內。道惟藉心而後有所寄託,故人之有心,其用非他,乃藏道之區也。

 

心為什麼是藏道的地方?因為人與生俱來稟賦陰陽五行的道理而誕生,這個道理受一心所掌管,即便是這個真靈,也靜默寄藏於一心之內。道只有藉由一心才能有所寄託,所以人的心,沒有其它的作用,乃是藏道的地方。

 

苟能將持心功夫做到純一,此心自印證于無礙境,能印心無礙,則心即道,而道即心矣,故曰“印心即印道”。

 

如果能將修持心性的功夫做到精純誠一,此心自然能夠印証於無礙境界,能夠印心無礙,那麼心就是道,而道就是心,所以稱為「印心即印道」。

 

然就其初下手言之,貴先把道之微奧,一一窮究其旨趣,常存主于一心,則此心乃得在道上,不至混于物欲。

 

然而從最初入手修持來說,最重要的是應該先把道的細微及深奧之處,一個一個地研究它的旨趣,並且時常持守於此心,那麼此心才能與道合一,不至於摻雜物慾妄念。

 

真宰存而真靈始生,所以然者?因道為宅心之本,離卻道而心先無存主故也。惟即道之微妙究明,而存諸心,則道明慧自生,故曰“明道亦所以明心”。

 

心中真宰(即卷6-3日魂)能夠收存,而真靈則會開始生長,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道是用心的根本,離開道而心就無所遵循。只有把道的深微奧妙旨趣研究明白,而保存在心,那麼道理明白了智慧自然生出,所以稱為「明道亦所以明心」。

 

每見世之人,想登仙,望證佛,務圖長生不死,至貪生畏死念切,妄求外術,種種虛誣,不知從此靈明地上養育保護,真靈安結?

 

最常見到世上的人,想要登上仙境,期望證得佛道,想要追求長生不死的方法,以至於貪生怕死的念頭非常急切,才來胡亂地尋求外術,反遭偽道邪說種種虛誣,卻不知應從這個靈明地上(心)養育保護,這樣真靈要如何凝結呢?

 

且一心先存貪生念頭,即此便是欲之惡根,與道相礙,是貪生而實非求生之道。況勞勞于著意,強襲等外術,以求長生。

 

而且心中先懷有貪生的念頭,這個念頭便是慾念的惡根,與道互相妨礙,這個貪生的慾望實際上不是求長生的方法,更何況那些勤於著意,強襲等外術,以追求長生不死。

 

殊不知耗厥真靈,此靈先死,是取生即取死也。至道不明,人心日失本真,安得謬妄者,反尋此心真元,慎重保守,以歸至道之一途耶?

 

竟不知那些外術會耗損真靈,讓這個真靈先死,這種追求長生的方法反而是在自尋死路。大道不能彰顯於世,以至於人心逐漸失去本來真我,那些荒謬愚妄的人,怎麼會想要反求此心的真元,並且慎重地保護固守,以回歸大道的路途上呢?

 

註1旨趣:宗旨和意義。

 

註2虛誣:虛假欺騙,憑空誣陷。

 

註3著意:刻意。例如以意導氣者,刻意用意念來導引,企圖打通任督二脈,就是著意。

 

註4強襲:有揠苗助長,苦心極力,卒無所得的意思。

 

上一篇:卷6-30夙疑齊解

下一篇:卷6-32大願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