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28驪珠在手
白話醫道還元
卷五-五氣心法詳解-28【驪珠在手】
得此真機,驪珠終朝在手。循茲妙訣,兔魄自可入懷。此理既極詳申,欲修自宜細究。
【原解】
呂真人曰:得此真機者,即指上文所言水德培養生剋之真機也。
人心共禀天地之氣,即同具天地之靈,但自知誘物化而后,不免斫喪。是以貴得培養之真機,凡過則裁抑之,不及則長養之,久久而水之一德,自然充滿洋溢。
迨至還歸本然,則慧光內蘊,朗激晶瑩,到此境界,正不啻探驪得珠也。故曰“驪珠在手”。
何謂循茲妙訣,兔魄可以入懷?此即上句之義,特重喻之,以明水德養成為最珍耳。
蓋人心茍能依此習煉,訣自恰在個中,煉到水德成時,胸里洞天,光明普照無外,好比明月當空,萬境澄澈,而其實只蘊藏方寸地上,是舉明月而抱之于懷也,故曰“兔魄入懷”。
人心具此苗根,特患理有未明,故無從下手耳。今將此等奧理詳而申之,以貽后學。俾學者覽之可以了然,不可謂理無由明矣。
特患人不肯細究,則終無進步,倘有欲修真心之士,縱令踏破芒鞋,亦未必得指點如是詳盡也。有志者,可勿細究歟?
【白話解】
呂真人曰:得此真機者,即指上文所言水德培養生剋之真機也。
呂真人曰:得此真機?就是指得到上文所說的(誠實之氣),水德培養生剋的真機。
人心共禀天地之氣,即同具天地之靈,但自知誘物化而后,不免斫喪。是以貴得培養之真機,凡過則裁抑之,不及則長養之,久久而水之一德,自然充滿洋溢。
人心共同稟賦天地之氣,也就是同具天地之靈,但自知誘物化1而後,不免斫喪2。所以看重培養的真機,太過的就裁抑之,不及的就長養之,時間長了水德自然充滿洋溢。
迨至還歸本然,則慧光內蘊,朗激晶瑩,到此境界,正不啻探驪得珠也。故曰“驪珠在手”。
等到它還歸本然,則慧光蘊藏於心中,朗激晶瑩3,到此境界,就好像得到驪龍4的寶珠。所以稱為「驪珠在手」。
何謂循茲妙訣,兔魄可以入懷?此即上句之義,特重喻之,以明水德養成為最珍耳。
什麼是循茲妙訣,兔魄可以入懷?這就是上句的意思,特別再重新比喻一次,以彰明水德的養成是最珍貴的罷了。
蓋人心茍能依此習煉,訣自恰在個中,煉到水德成時,胸里洞天,光明普照無外,好比明月當空,萬境澄澈,而其實只蘊藏方寸地上,是舉明月而抱之于懷也,故曰“兔魄入懷”。
人心如果能依此習煉,秘訣剛好正在其中,修到水德圓融時,胸懷之中別有天地,光明普照無所不包,好比明月當空,萬境澄澈,而其實只蘊藏在這個方寸地(心)上,像是將整個明月抱在懷裡,所以稱為「兔魄入懷」。
人心具此苗根,特患理有未明,故無從下手耳。今將此等奧理詳而申之,以貽后學。俾學者覽之可以了然,不可謂理無由明矣。
人心具足這個根苗,特別怕道理不能明白與彰顯,所以無從下手罷了。這個道理今天在這裡已經詳細的說明,是為了讓後學的人,能一目了然,不可以再說道理不彰顯了。
特患人不肯細究,則終無進步,倘有欲修真心之士,縱令踏破芒鞋,亦未必得指點如是詳盡也。有志者,可勿細究歟?
就怕人不肯靜心仔細地研究,則終究無法進步。如果有想要修真心的人,縱令踏破芒鞋,也未必能夠得到如此詳盡的指點。有志向的人可以不仔細地研究嗎。
註1知誘物化:知誘謂為物欲所誘導。物化指事物的變化。
註2斫喪:傷害。
註3朗激晶瑩:明朗激切。光明而透亮。
註4驪龍:傳說中黑色的龍。其頷下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