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35存養省察
白話醫道還元
卷四天地心詳解-35【存養省察】
得其秘奧,自與天地同流。固此真常,可入佛仙勝景。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得其秘奧?此承上天地以真常賦予于人而言。秘奧者,即天地真一之奧妙。
天地以此而永固,人亦以此而成道。聖人得之,賢者得之,即至平等凡夫亦同得之,初無彼此之別。
但人得于生初,而喪于生後。百端情欲干于中,萬種邪魔搖于內,日漸剝喪,得者亦如其未有所得,是以獨讓聖賢以造其極。
緣上智之人,不落邪魔之障,心地時覺清明,故上達之功,有加無已。中人以下,日即于滔淫,日失其本真,下達之事,亦有加無已。
至于剝盡此心之真常,而心愈昧,遂謂聖神仙佛,非人所能為。殊不知人人同此心,心心同此道。
苟能常保其生初之所同得,培養孔固,不為耗散,自然超凡入聖,與天地同德,即可以與天地相參,謂之同流,不亦宜乎?
*由是思之,天地之真常賦予于人,人可不求所以固與?真常何以固?斬斷邪魔以固之,總不外存養省察功夫,做到純熟,則真常不期固而自永固。
此真常煉到固時,即所謂金剛不壞之身也。觀此便知古來聖神仙佛,皆從這點靈光地上,下手修去,自然克臻其極。
謂之入佛仙勝景,非誑人也。儒則云“聖神”,釋則云“波羅密”,道則云“無上境界“。名殊而實同也。
聖神仙佛非有餘,人亦非不足,已到者,非阻人以不能,未到者,當奮起大願力以求。方寸地含無邊境界,人何憚而不逍遙于樂地耶?予曰望之。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得其秘奧?此承上天地以真常賦予于人而言。秘奧者,即天地真一之奧妙。
呂真人曰:什麼是得其秘奧?這節承接上文,天地以真常賦予人而言。秘奧的意思,就是天地真一的奧妙。
天地以此而永固,人亦以此而成道。聖人得之,賢者得之,即至平等凡夫亦同得之,初無彼此之別。
天地憑靠真一之氣而永固不壞,人也是以此而成道,聖人可以得到它,賢人可以得到它,平等到就算是凡夫俗子也同樣可以得到它,自生命之初並無彼此的差別。
但人得于生初,而喪于生後。百端情欲干于中,萬種邪魔搖于內,日漸剝喪,得者亦如其未有所得,是以獨讓聖賢以造其極。
但是人在生命最初之時獲得天所賦予人的真常,卻在出生之後逐漸喪失,這是因為出生之後,受到各種情慾從中干擾,內心受到萬種邪魔搖動,真一日漸剝喪,得到的真一也如同未曾得到,所以只有聖賢能夠修造到完美的境界。
緣上智之人,不落邪魔之障,心地時覺清明,故上達之功,有加無已。中人以下,日即于滔淫,日失其本真,下達之事,亦有加無已。
這是因為上等智慧的人,不會落入邪魔的迷障,心地時時刻刻感受到清澈明淨,所以上達1的功夫,不停地增加。中等智慧以下的人,每天都沈溺在滔淫2,一天一天地喪失他的本真,下達3的事,也是有增無減。
至于剝盡此心之真常,而心愈昧,遂謂聖神仙佛,非人所能為。殊不知人人同此心,心心同此道。
一直到剝盡此心的真常,而心就愈是昏暗不明,於是就說聖神仙佛,不是人可以修成的。殊不知每個人都相同擁有天所賦予的真一之心,每顆心所蘊藏的真一都是相同的。
苟能常保其生初之所同得,培養孔固,不為耗散,自然超凡入聖,與天地同德,即可以與天地相參,謂之同流,不亦宜乎?
如果能常保護維持那個在出生時每一個人所共同擁有的真常,培養堅固,不被情慾外物干擾耗散,自然能夠超凡入聖,與天地有共同的信念(目標而努力),即可與天地互相印證,稱它為「同流」,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由是思之,天地之真常賦予于人,人可不求所以固與?真常何以固?斬斷邪魔以固之,總不外存養省察功夫,做到純熟,則真常不期固而自永固。
由此處思考,天地的真常賦予人,人可以不去探求如何鞏固真常嗎?真常要如何鞏固呢?斬斷邪魔及慾望來鞏固它,總不外存養真一及檢查思想行為的功夫,做到純熟,則真常不用事先期待多長的時間會堅固而自然永固。
此真常煉到固時,即所謂金剛不壞之身也。觀此便知古來聖神仙佛,皆從這點靈光地上,下手修去,自然克臻其極。
真常修煉到永固時,就是所謂的金剛不壞之身。看這裡便知自古以來聖神仙佛,都是以這點靈光地上,著手去修煉,自然能到達至高無上的境界。
謂之入佛仙勝景,非誑人也。儒則云“聖神”,釋則云“波羅密”,道則云“無上境界“。名殊而實同也。
這就是所謂的「入佛仙勝景」,並不是在欺騙人。儒家稱之為「聖神」,佛門則稱之為「波羅蜜」,道家則稱之為「無上境界」,名相雖然不同而實際上是相同的境界。
聖神仙佛非有餘,人亦非不足,已到者,非阻人以不能,未到者,當奮起大願力以求。方寸地含無邊境界,人何憚而不逍遙于樂地耶?予曰望之。
聖神仙佛的真常並不是有餘,人的真常也不是不足。已經到達無上境界的人,並非要阻止他人不能到達。還沒到達無上境界的人,應該奮起發大願力以尋求。方寸地(心地的靈光/即心中的真常)含有無邊的境界,人何必畏懼而不逍遙於極樂的境界呢?我每天都在期盼。
註1上達:古謂士君子修養德性,務求通達於仁義。
註2滔淫:連續不斷的慾望。
註3下達:追求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