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4 02:57:52藥王﹐小沈 & 非頑童

卷4-15明心要旨

白話醫道還元

 

卷四天地心詳解-15明心要旨

 

妙在領悟,治心可獲真機。奧待推演,明心乃通要旨。

【原解】

呂真人曰:天地之奧妙,探之則淵默靡窮,言之則形容莫罄。其散則品物流形,其聚則源頭活潑。統而言之,不外一個妙機。

 

不可以形跡求,不可以臆見推。要在善為領悟,由淺自可入深,因委自可窮源。苟能達乎源頭妙蘊,自知天地之機,即吾心之機,而治心之真機自得。

 

既得真機以治心,則本然之真一可還,天地之心遂契合而無間。特患人觀為荒杳,不肯細參默會,乃終置此心于塗炭耳。

 

然欲參悟天地之妙以治心,而妙機究未易窺測,況上哲之資,不可多得,中材以下者,未必遽能默會。

 

故欲使人人共得治心之真諦,不得不為推演其奧。雖天地之奧妙,推演不盡,而因端竟委,得其真機以印心,則慧自發,又未必終不達乎精微,悟乎源頭也。

 

是以不惜支分節解以啟後學,俾學者得以潛心領悟于有悟處,返照迴光,以心相印,將天地之真常奧妙,愈究愈明,吾心之印證,愈行愈熟。

 

久之神室自開,雪光內照,內者不出,外者不入,自成慧照無間。道經所云“照了”,即謂此也。“真人現在寶珠中”,亦即指此而言。

 

總完得一個“明心”二字,故曰“明心通要旨”。人欲明心,可勿靜究與。

 

【白話解】

呂真人曰:天地之奧妙,探之則淵默靡窮,言之則形容莫罄。其散則品物流形,其聚則源頭活潑。統而言之,不外一個妙機。

 

呂真人曰:天地間的奧妙,深入探索它則沈靜無言、無窮無盡,要想描述它則無法用簡單的言語來形容,它的布散則品物流形,它的凝聚則源頭活潑。總而言之,離不開一個奧妙玄機。

 

不可以形跡求,不可以臆見推。要在善為領悟,由淺自可入深,因委自可窮源。苟能達乎源頭妙蘊,自知天地之機,即吾心之機,而治心之真機自得。

 

不可以用形跡來尋求,不可以用個人主觀的見解來推測。關鍵在於充份的領悟,由淺顯的地方自然可以進入深奧的境界,因委自可窮源。如果能夠通達源頭的妙藴,自然明白天地的妙機,就是我心的妙機,這個修心的真機自然與天地契合。

 

既得真機以治心,則本然之真一可還,天地之心遂契合而無間。特患人觀為荒杳,不肯細參默會,乃終置此心于塗炭耳。

 

既然契合真機來修心,那麼本來的真一之氣可以復還,與天地之心完全契合沒有分別。就怕人的主觀的意識與看法,視天地之心為荒誕深奧,不肯細心參悟心領神會,最後把這個心放在塗泥與炭火之中(塗炭)。

 

然欲參悟天地之妙以治心,而妙機究未易窺測,況上哲之資,不可多得,中材以下者,未必遽能默會。

 

然而想要參悟天地的妙機來修心,這妙機終究不易窺探理解,何況資質上等的人,都不可多得。資質在中下的人,不一定能馬上領會。

 

故欲使人人共得治心之真諦,不得不為推演其奧。雖天地之奧妙,推演不盡,而因端竟委,得其真機以印心,則慧自發,又未必終不達乎精微,悟乎源頭也。

 

所以為了要讓所有的人都能明白治心的要旨,不得不為大家推演天地的奧妙。雖然天地的奧妙推演不盡,但凡事總要有個起頭,才能徹底搞清楚事情從頭到尾的經過情形,理解之後便可得到天地的真機用來印證於心而頓悟,印心之後則智慧自然顯露。又未必最終不能通達理解到精深微妙的境地而領悟天地真機的源頭。

 

是以不惜支分節解以啟後學,俾學者得以潛心領悟,于有悟處,返照迴光,以心相印,將天地之真常奧妙,愈究愈明,吾心之印證,愈行愈熟。

 

所以不惜分段剖析詳細說明以開導後學,希望學者能夠潛心領悟,於有悟處返照迴光,以心相印,將天地的真常奧妙,愈研究愈清楚,我心的印証,愈實踐愈純熟。

 

久之神室自開,雪光內照,內者不出,外者不入,自成慧照無間。道經所云“照了”,即謂此也。“真人現在寶珠中”,亦即指此而言。

 

時間長了神室自然開啟,雪光內照,內在元神不向外攀緣,外界塵緣不能侵擾內心,,自然智慧光明不會間斷。道經說「照了」指的就是這個。「真人現在珠寶中」,也是指這個而言。(這種天地的奧妙就好比學游泳,好比學騎單車,一但心領神會,便能輕盈的游泳,輕快地騎車。)

 

總完得一個“明心”二字,故曰“明心通要旨”。人欲明心,可勿靜究與。

 

總結得到一個「明心」二字,所以說「明心通要旨」。人想要明心,可以不靜下心來研究它嗎?

 

註1品物流形:萬物受自然之滋育而運動變化其形體。

 

註2因委窮源:委指水的下流。窮指徹底推求。源指水流的源頭。這裡指徹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註3塗炭:指陷於塗泥與炭火之中。比喻處境困苦。

 

註4神室:指心。

 

上一篇:卷4-14道求散殊

下一篇:卷4-16大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