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40暗明有分
白話醫道還元
卷三葯法闡微詳解-40【明暗有分】
明暗既覺有分,疾徐亦宜相配。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明暗有分?明者,明顯用法;暗者,暗中伏法。
蓋法之明用者,即於本位著手,或攻或守,或進或退。假如某宮伏藏惡慝,並無別宮招致,則用法只覷定此宮,便可除其惡。如上節之上半截所論是也。
暗中伏法者,言溯其根由而用之,假如某宮有疾,而根由實自別宮起其釁隙,則必看其起釁之處,或益之,或損之,各隨虛實以制宜,此乃治其所以生疾。即前節下半截所論是也。
然其中自有分別,有只用明法者,有只用暗法者,有先明后暗、先暗后明者,更有明而并兼乎暗者,法實不一,究其訣總不外輕重寬緊四字。能識輕重寬緊而明暗之分,自覺一一了然。
何謂疾徐相配?疾者,剛法也;徐者,柔法也。蓋剛法必濟以柔,而后所到不傷。所以然者,恐人素禀非堅實,實中夾有虛,故有時法雖宜用剛,略調之以柔,則不至伐其本真。此疾以徐成之法也。
又有人之素禀甚虛,內不勝任,法只可用柔。然一味柔情又恐難以見效,故必略濟以剛,斯柔而能進,此徐以疾成之法也。
此言疾徐交濟而成妙法,若疾自疾而徐自徐,則不在此論矣。惟其疾徐交濟,故曰相配。配者,配合而有助之義。
倘第知疾徐二法,而不知疾徐之相配,則用法有合亦有差,亦安得發而皆中?此一節,統承上文而申言用法之正變,亦係各宮之大旨。特于此發明之,未可徒為執一也。
【白話解】
何謂明暗有分?明者,明顯用法;暗者,暗中伏法。
什麼是明暗有分1?明,就是明顯的方法;暗,就是暗中隱藏的方法。
蓋法之明用者,即於本位著手,或攻或守,或進或退。假如某宮伏藏惡慝,並無別宮招致,則用法只覷定此宮,便可除其惡。如上節之上半截所論是也。
用明顯的方法,就是在患病的本宮下手,用攻、守、補、瀉等方法,比如某個宮位伏藏病邪,並不是受到其他宮位的影響,治療的方法只要針對本宮,便可以除去它的疾病。如同上節(3-38、3-39)的上半段所說的就是屬於明顯的方法。
暗中伏法者,言溯其根由而用之,假如某宮有疾,而根由實自別宮起其釁隙,則必看其起釁之處,或益之,或損之,各隨虛實以制宜,此乃治其所以生疾。即前節下半截所論是也。
暗中伏法的意思,就是指追溯疾病的根由後的施用而言,假如某個宮位有病,而根由其實是來自別的宮位而引起病兆,就必需看它引起病兆的地方,或者補益它,或者減損它,依照虛實的症狀以制定適宜的藥方,這就是醫治疾病根源的方法。也就是上文下半段所說的就是暗中伏法。
然其中自有分別,有只用明法者,有只用暗法者,有先明后暗、先暗后明者,更有明而并兼乎暗者,法實不一,究其訣總不外輕重寬緊四字。能識輕重寬緊而明暗之分,自覺一一了然。
然而明、暗二法的用法之間自然還是有所差別,有只用明法的,有只用暗法的,有先明後暗、先暗後明的;更有明而同時兼用暗的,方法實際上不一定,深究此等方法的使用要訣,總不外輕重寬緊四個字。只要能了解病情的輕重寬緊,而明暗方法的分辨,自然能夠體悟並且清楚明白。
何謂疾徐相配?疾者,剛法也;徐者,柔法也。蓋剛法必濟以柔,而后所到不傷。所以然者,恐人素禀非堅實,實中夾有虛,故有時法雖宜用剛,略調之以柔,則不至伐其本真。此疾以徐成之法也。
什麼是疾徐相配?疾,就是剛法;徐,即是柔法。剛法必需用柔法輔助,然後藥效所到的宮位才不會因此而受傷。之所以要剛柔相配的原因,是恐怕病人平時的元氣不飽滿,飽滿中夾有虛弱,所以有的時候雖然適合用剛法來施治,但稍微用些柔法調和,才不至於危害患者的元氣。這就是剛用柔來成就的方法。
又有人之素禀甚虛,內不勝任,法只可用柔。然一味柔情又恐難以見效,故必略濟以剛,斯柔而能進,此徐以疾成之法也。
又有些人的元氣極虛,臟腑不能承受,只能用柔法。然而僅用單一味的柔藥,病情又恐怕很難見效,所以必需稍微用些剛法輔助,這個柔法才能見效,這就是柔用剛來成就的方法。
此言疾徐交濟而成妙法,若疾自疾而徐自徐,則不在此論矣。惟其疾徐交濟,故曰相配。配者,配合而有助之義。
這裡論述剛柔交濟而成為妙法,若是剛病用剛法,而柔病用柔法,就不在這裡討論了。只有剛柔交濟,才能說「相配」。配,就是配合而輔助的意思。
倘第知疾徐二法,而不知疾徐之相配,則用法有合亦有差,亦安得發而皆中?此一節,統承上文而申言用法之正變,亦係各宮之大旨。特于此發明之,未可徒為執一也。
如果只知道剛柔二法,而不知剛柔的相配,則使用的方法有符合病情但是使用上仍有誤差,那怎麼能每次開藥都有把握,從不落空呢?這一節,繼承上文而申論用法的正變(正法與變法),也是各宮用藥方法的主要宗旨。特別在這裡發表明示,不可以只執著在一個點上面。
註1明暗有分:土病用土葯醫治,這就是明法。土病是因肝而起,用肝葯醫治,這是暗法。病有虛症、實症,所以葯就有補、有瀉,找對用葯的部位(明暗有分),用葯也補瀉相宜,這就是用葯的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