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6 08:21:54藥王﹐小沈 & 非頑童

醫道

 

中醫發展至今起碼有二千年的時間,醫術和武道、書法一樣,長時間的發展,演化成各門各派,五花八門的醫術令人眼花瞭亂,這現象比起西方醫學,選擇性是大了許多,但眾多的選擇也容易令人迷失,不知道博雜的中國醫道,對後來學的人是幸,還是不幸?

 

記得剛開始學醫,起手式就是內經、傷寒論、難經。因為大家都說內經是最古老的一本醫書,結果看了半天看不懂,後來聽說傷寒論是根據內經的理論而把感冒在人體經脈傳變的一種治法,只要學會這種醫術,等於會治全身的病;雖然傷寒論比較看得懂,但還是在皮毛間遊走,無法心領神會。又聽說難經是專講脈理的書,對人體氣脈的論述非常詳盡,這本書我讀了三年,只得到虛補其母,實洩其子的皮毛理論。

 

更別說後來的補士派,滋陰派,寒涼派,溫病學等等醫派,後來我歸在膏藥一路,專心學習膏藥的路數,膏藥的原理和武學「招母」(註1)的原理類似,只要學會了招母,再來看上述的醫書,便能隨心所欲的應用各家的路數,這就是這篇文章要和各位鄉親分享的東西。

 

其實不一定要從膏藥入手,學醫只要從「招母」入手,便能省下許多時間,招母就是五運六氣,明白「運氣學說」再來看各家的招式,便能明白各家著重的招式為何,也能明白那個時代的「時代病」為何。

 

現在學醫是從後面學起,只要知道生什麼病,再找到解藥,管它是補士派還是滋陰派的解方,只要能治好病,一律接受,甚至把二派的解方合而為一成為複方,反正有用,管它病人以後那裡會受傷,先把目前的病痛解決就好。

 

這也是我曾經走過的路,這樣搞當然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長時間的累積,經驗告訴我理中丸適合在白露至春分這段時間服用,春分後服用就容易有便血、齦腫的現象,逍遙散適合在立春至立秋這段時間服用,立秋後服用就容易有腰酸的現象,這種種經驗告訴我,吃藥還必需看老天爺的臉色(節氣)。

 

於是我對四時用藥有了很深的體會,對症的藥可以根據四時的變化而加大、減小其中的配方,或是不同的節氣用不同門派的解方來對症下藥;重病的用補士派的手法,著重藥材的炮製精純不傷胃氣,輕病的用寒涼派的解方,著重大劑藥材速戰速決,久病的用滋陰派的戰略,著重固本培元的長期抗戰。

 

天有六氣然後人才有六經,愈明白四時六氣的運作,對人體六經的運行才有更深的認識,對經脈的認識更深才明白穴道的作用,明白了穴道那裡塞住,才知道在什麼時間要找什麼解藥,這一塊就是中醫普遍斷層的地方,反觀現代人只知要對症下藥,或一昧盲目的對節氣下藥,真有點今不如古的感覺!

 

凡事都有規距,想學好武道,先要把馬步蹲好;想學好書道,先要把篆、隸書練好,想學好醫道,先弄清楚六氣六經。有規距才能成方圓,基本功不練的學習態度,不是好高騖遠就是捨本逐末,相信沒有人要當這種人,但如果「不懂」又「沒人教」很自然便會成為這種人。

 

萬丈高樓平地起,想蓋摩天大樓就必需打好地基,版主我學武、學書法,學醫都是半路出家,以上就是我的心路歷程,這二年靜下心來反省,感觸良多……….希望後來的學者不要重蹈覆轍,要按步就班,規規距距的學習,才不會浪費時間。

 

 

1:本版「文章分類」項下「養生系列」項下有小沈所寫的「招母」一文,請參閱。

上一篇:兵將

下一篇:生死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