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5 08:42:43藥王﹐小沈 & 非頑童

陳皮

 

陳皮理氣燥濕,調中快膈,導滯消痰、利水破癥,宣通五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入滋補藥使補而不滯,為脾肺氣分之藥。

 

配參、朮能健脾益氣,配半夏能燥濕化痰,配蒼朮、厚朴能燥濕除脹,配防風、白芍、白朮能住痛止瀉,配生薑和胃降逆。

 

入補養藥則留白,入下氣消痰藥則去白。去白名橘紅,兼能除寒發表。陳則烈氣消,無燥散之患,半夏亦然,故同用名二陳湯。

 

【炮製】

1薑製:治痰積以薑汁浸潤炒乾。

2鹽製:治下焦以鹽水浸潤炒乾。

3醋製:酸入肝,以醋浸潤炒乾,治肝胃氣逆。

4四製:入補劑行氣除滯以薑、鹽、醋、酒浸潤炒乾,或個別浸炒。

5童便製:治痰咳以童便浸潤炒乾。

6蛇膽製:廣東人以蛇膽浸製陳皮,研粉備用,治熱痰咳,順氣化痰。

 

陳皮炮製浸潤需要時間,否則難以浸透,炒工火候最要注意,大火導致炒焦則失效,所以製一味陳皮起碼花七天以上,製好的四製陳皮止咳卻有良效,但炮製不如法不但無效且有瀉氣之弊,此藥散氣,多服久服損人元氣,胃氣亦賴痰以養,不可攻盡,攻盡則虛而愈劇。

部落格專用相簿


四製陳皮


上一篇:大黃

下一篇:梔子

中華 2013-01-22 19:29:22

兩位高手的對答真是太厲害了,希望可以長久保存下來

版主回應
歡迎光臨 2013-01-23 08:28:51
小炎 2011-03-30 03:09:30

謝謝大師高超的留白解答 陳皮如果照本草備要或本草綱目說的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那麼其中的差異在於去白與否 另外再本草新編中有一段說:{夫陳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則寬中消,若去白而用紅,與青皮何異哉。此世所以「留白為補,去白為攻」之誤也。其實,留白非補,和解則有之耳。}它的說法所謂留白的補只是給胃留點濕氣 {和解}過於利濕而已 併不能像其它的補養藥一樣 有補益的效果 這樣的看法是否正確呢??
另外某一個百年老藥店蒸熟地的方法是在前幾蒸時用陳皮汁或薑汁蒸 後幾蒸才用砂仁 是否是為了去除熟地這類滋補藥泥膈的副作用呢?

版主回應
認真的男人最帥,陳皮是行氣消導藥,本草說補乃消導後胃可納食,胃能吸收營養自然是補,這是以泄為補的說法。此處不應用(和解)這個詞,和解的詞容易與厥陰少陽病的寒熱往來用柴胡和解之搞混,不過您要用也沒關係,版主我明白您的意思。只是其它看的人容易搞混。

留白是為留點濕氣給胃,胃屬濕土,故健脾用陳皮白朮,去痰濕用陳皮半夏,此濕土之理氣藥,其不同於其它補益藥的地方是在於陳皮根本就是中土的導遊。所以它帶補益團則補,帶泄藥團則泄,帶升氣團則升,帶降氣團則降,原因並不是陳皮有這種功效,有補泄升降的還是那些藥,能譲藥補泄升降是脾胃本來的功能,因為脾胃的道路四通八達,陳皮不過是帶大家到脾胃讓它吸收而己。所以我說它只是導遊,至於導遊要不要留白,應視病情而定,並非去白就與青皮無異,青皮是肝木的導遊,雖然二皮都是同一家公司的人,但本質上還是有差異的。

熟地有薑汁製、陳皮汁製,砂仁製,其製法是因病所設,病家胃氣虛寒,補益藥不易吸收才針對病家的吸收力來炮製熟地,如果炎爺想通了這點,那六味丸其它五味藥針對現代人的脾胃,炎爺不知有何新的製法或看法。
2011-03-30 12:47:41
小炎 2011-03-28 03:33:25

請問大師 為何入補養藥則留白??

版主回應
國畫的最高境界就是留白,因為留白可以無限的延伸畫的意境。

陳皮的白膜會惹痰(生痰),胃靠痰才得養,痰過多則氣滯,所以在行胃氣去痰多的藥方裡通常加二陳,二陳中的陳皮會特別註明(橘紅),也就是去白的陳皮。

反過來胃失調養,脾失健運的補養藥方,就只寫陳皮,不特別註明留白,這就是用藥的「眉角」,也就是為何學中醫一定要親自下去學炮製的原因。您老是不是在炮製陳皮的時候才想到這個問題,如果是的話,那您就多學會一招了。

胃靠痰才得養,痰過多則氣滯,所以別認為痰就是不好的東西,它本來就存在那兒默默地努力工作,只因上頭一直倒冰水及麵食、奶製品下來,導致脾胃氣機失調,才會病變叢生。
2011-03-28 14: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