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8 15:30:47藥王﹐小沈 & 非頑童

飛狐展身



話說天下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沒愛過的人是無法體會這句話的含義,有人說這是種痴迷性情,有人說這是種偉大情操。您的體會是什麼呢?

對於武術我就有這種痴迷的性情,或許正因為我對它的迷戀,它也給我相對地回報,不過就在我得到它時,卻變的平淡,或許佛家說的沒錯,由欲生愛,由愛生恨,當慾望被滿足時,無愛亦無恨。

現在的我看到二位迷戀它的人,於是我將它介紹給你們認識,希望二位能好好地對待它,也期待它能給予二位相對地回報。

飛狐展身是承開懷式接著習練的招式,如果按表操課三年後必可鬆開筋骨,國術入門就是在此,筋骨若不鬆開任你練何門何派,也到不了頂。

1站立二腳打開比肩還寬,二腳掌呈內八字,膝蓋、腰幹挺直,二手掌心向下合抱在胸前。
2扭腰同時帶動手肘向右後頂,來回五次。
3反方向,來回五次。
4二手向二側打開,掌心向下,挺腰、擴胸、向上翻掌,連續五次。
5吸氣身體向左前傾,同時扭腰帶動雙手向左後方移動,待右手壓至左腳前方時挺腰五次同時吐氣,注意二眼要看左手。(左手此時在左後方)
6吸氣向右扭腰身體與地面平行移動至右後方,待左手壓至右腳前方時挺腰五次同時吐氣,注意二眼要看右手。(右手此時在右後方)
7重復1-6動三至五次。
8最後一次看右手畢,回到動作4,二手在二側打開掌心向下,身體向後仰,同時抬頭看天,二手心向上翻。來回五次。
9身體向下折疊,頭朝下壓腿,二手心向上,挺腰下壓五次。
10身體向下折疊,頭朝下,身體向左右來回擺動,向左擺時左肩骨向後轉,帶動左手掌心向上翻、同時右肩骨向前轉,帶動右手掌心向上翻。向右擺時右肩骨向後轉,帶動右手掌心向上翻、同時左肩骨向前轉,帶動左手掌心向上翻。左右來回算一次,連續五次。
11移動腳根及腳尖使步子與肩同寬,此時身體仍是向傾下壓,向左壓,左手由左外側穿入左腿後,再繞到左腿前,左手無名指小指扣住左小腿正面與腳掌的交接處,同時右手抱住左腿外側小腿,二眼向前看(原方向的正後方),反方向再抱一次。抱時二手拉腿,膝蓋挺直,鬆腰鬆胯。
12二腿拼攏,二手向後抱,身體儘量下壓與腿折疊。勿憋氣。
13蹲下,腳再伸直,伸直時身體保持下壓,與12同,再慢慢將身體挺直。

這式包含了彼星戴月,如果您覺得失戀很痛苦,來試試開懷及展身式,換個戀愛對象,保證超越您的痛苦百倍,三年後若功成還有大睏式在等二位,還想戀愛嗎?先練好這二式吧!

老實說,這三式我也是失戀時才練成的…………………..!

上一篇:【衛生系列】否極泰來

下一篇:招母

螳螂拳迷 2008-01-15 17:55:36

我也有感而發一下。
真的很怪,有的人就愛在網路講,但實際又怕人知道...練這個真有如此見不得人嗎?我看練九九神功的都還更大方哩!基本上,人家問我有啥嗜好運動,我想也不想就答練拳囉。當然,我並不會說練這個就是學打人之類的,而是當成一種很好的休閒運動。但又要跟老人家活動筋骨的哈哈太極養身操之類的有所區別。我認為練國術是可以很Fasfion的。打拳時配個快節奏的音樂,爽快至極啊。最近都是一身運動勁裝配著耳機自己打得很high。
雖然我還滿熱心向周遭人述說練拳的好處:諸如低消費、年齡限制低、場地可依實際需要配合、比起球類其運動傷害風險較低、強身健體就更不用說啦...然而,朋友們還是意興闌珊。也別提以前社團的後輩了。
其中很大一點,我想大概是台灣人真的沒有運動的習慣和概念。不會運動的就是不會,偶而要他打球半小時、跑步十分鐘就很難得了。而已有運動習慣的,多是球類運動,要他們來玩一下國術,哪有可能?
雖說自己練可以專心,但確實很寂寞的。有時就是會想幾個人一道揮灑臭汗啊。

小沈 2008-01-15 08:30:48

藥王兄﹐你忘記摔跤大王常東昇﹐或是少林大師韓慶堂﹐內家三拳陳泮嶺﹐也就罷了﹐居然忘掉衛笑堂﹑王鳳亭兩位螳螂前輩﹐小心祖師爺夢裡放螳螂咬你哦﹖呵呵。

傳統拳師一直被認為是三教九流﹐跟剃頭的﹑當乩童的﹑或是作小吃的一樣﹐賺錢多少﹑各憑本事﹐但社會地位不高是事實。…我要發的牢騷﹐是關於這個﹕

不只是網路時代﹐以前就常聽不少人說﹕我是XX師(社會地位比較高的職業)﹐然後別人都看不出來﹐我原來也有練武功…仿彿這是韜光隱諱﹐非常謙虛的意思。OK﹑幾百年前或許是如此﹐但是現代人有這種舉動﹐是不是也表示﹐潛意識裡面﹑覺得透露自己練武功﹐是有點丟臉的事情呢﹖

一般的人﹐毫不避諱提到自己打籃球﹑打高爾夫﹑打網球﹑上健身房…我看網路上﹐一堆在竹科上班的﹐或是作醫師﹑在政府單位當差的﹐卻好像頗以『讓別人看不出來自己有練拳』為榮。

今天傳統武學要再拓展版圖﹐像大學生﹑螳爺﹑或是鳳爺等少壯派的高手﹐能不能突破這個心防﹐會是下一個世代很關鍵的因素。

要讓武學變成類似高爾夫球的高形象地位﹐的確很困難﹐但至少讓習武不再被認為是『三教九流』的形象﹐要靠年輕俊彥們﹐生活上不避諱地﹑自然而然地﹐介紹給週圍的人們才行。

混世 2008-01-14 09:58:46

怎麼好像變成在賣膏藥的.....難怪國術館的門外都會有一個膏藥的看板。

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看法,在台灣武術粗分二種體系,一是早期由唐山傳來的少林武術,以西螺七崁為代表,這種武術除了各種武功套路外(虎鶴雙形、太拳長拳、鶴拳、各種兵器等)還兼有內外傷藥,尤其是膏藥。最具代表性的醫藥典籍就是少林的銅人薄。
二是38年後由大陸撤退來台的軍人,他們本身的家學淵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武壇的劉老師雲樵、太極宗師鄭老師曼青。當時孤陋寡聞的我也只知道這二位公認的大師。

二者開武館的形式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前者開國術館,看板有個紅黑相間的膏藥,一進門看到獅頭及關刀有點像武館,又看到瓶瓶罐罐的感覺像診所,沒有練功的場地,沒有傳授武功氛圍,頂多教人舞獅。小時候一直覺得很奇怪,沒有教人武功為什麼叫國術館?

一直遇後者才真正看到教人武功的國術館,而且叫武壇,畢境那時武壇這種形式的武館實在太少,根本和前者不成比例。

這就是當時社會上國術館的情形,民80年後賣膏藥的國術館愈來愈少,武壇愈來愈多,這應該是一種消長的規律,我發現一點,社會經濟愈好後者的數量會愈多,尤其是教人養生的功法,反之不但沒人學功夫,那些武師還要去賣膏藥為生,很有意思,也很現實,畢竟光靠練功是賺不到几個銀子的,像沈爺這樣的練家子其實是少見的,大多高手不是個性孤傲不擅交際,要不就豪邁的不擅理財,文武雙全的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才一直把著他,倒不是想學他的武功,而是想學他的做人處世,由膏藥來的一點感概,發發勞騷,大家不要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