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2-21 19:12:04我的享樂主義

義大利的交通(二)

有人說台灣的道路系統混亂,連帶著標示也跟著亂七八糟,可是這種情形在義大利更嚴重,因為城區多是數百年前的街道,根本不用談什麼都市計畫,所以混亂還算正常,但是就連周邊外圍道路也一樣,不但鮮少有格子狀的道路系統,路標指向更經常是錯誤百出。就拿圓環來說,翡冷翠周邊一條重要道路的圓環,你光是決定要繞哪一邊就要頭大,因為它不像我們所熟悉的以逆時針方向行進,而是有一圈是逆時針,另一圈順時針,內外圈的出口不同,當你歷經生命危險總算切進車流後發現走錯圈時,不管你怎麼繞都沒辦法轉到你想要前往的方向,只能重頭來一遍。

而且跟美國一樣,義大利人開車不太注意其他路口,反正他覺得只要他走在正確的車道,他就有權利猛踩油門,所以如果有車子不長眼在進入幹道前沒有完全停下等待,一切進去肯定被撞,因為其他駕駛絕不會在路口放慢速度。不過除了速限之外,翡冷翠人感覺還蠻遵守交通規則的,尤其對行人跟腳踏車特別禮讓,即使你在沒有斑馬線的地方過馬路,大部分駕駛都會停下來讓你先過,紅燈也鮮少人闖(我想是因為闖紅燈被撞翻的機會太高)。只是他們開車的時候耐性很差(其實不只開車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駕駛人一邊開車一邊搖下車窗對罵,甚至下車互相責怪對方技術不好,不然就是猛按喇叭,你只要把這裡的駕駛(不分男女老幼)都想像成台灣的計程車司機(兇狠殘暴的那種)就對了!

還有一件令人感到神經緊張的事,義大利的路上常有救護車呼嘯來去,他們的警鈴聲常讓人覺得十分緊急,像是台灣的救護車(咿喔咿喔~)加上警車(嗚~嗚~)的警報同時響起,不時還會加上相當密集的喇叭聲,不是一般轎車的喇叭聲喔,跟貨櫃砂石車那種差不多。而且路上跑來跑去的救護車還真不少,起初我以為是因為難得可以這樣肆無忌憚在路上飆車,所以救護人員即使不緊急也會假裝很緊急,加上室友說他們服役可以選擇在消防隊或是醫院開救護車,更讓我深信之所以街道上的救護車如此頻繁是因為可以趁機開快車,換做是我也會想來這樣幾趟!不過後來才知道,其實是因為義大利人很怕死(也可以說成珍惜生命),隨便什麼事都要叫救護車。我就在路上看到有人跌倒,有點擦傷,一會兒馬上咿喔咿喔~加上嗚~嗚~加上叭叭叭~就來了。不過跟台灣不一樣的是,路口的車大老遠聽到救護車聲音,幾乎都會早早停下來讓路,也不會有車跟在救護車後面跑。

也許義大利在某些地方落後台灣不少,但也很多地方比台灣先進,例如電動車在這裡十分普遍,安靜無污染,很適合這樣的古城。街道上有些地方會有充電站,周圍便會繞著一些可愛的小車或速克達,用電線連著插頭插在充電站的插座上,感覺很像家電用品,一點兒不像交通工具。

由於車子越做越小,有時候你從大小上已經分不出汽車跟機車的分別了,當然啦,四個輪子的八九不離十是汽車,兩輪的不是腳踏車就是機車,不過三輪的就很難分了。而且汽車也有一人座、兩人座、四人座……之分,一人座的三人小汽車跟機車改裝成的三輪車看起來幾乎沒什麼差別,連儀表板都差不多。

此外,如果在這裡停機車可能會有I不習慣,因為他們停車是車尾朝人行道的,停車的時候必須回頭用屁股瞄準,然後用腳撐著將機車倒車入庫,感覺很笨,可是他們覺得天經地義,說不定看到台灣人停車方式也覺得很笨,因為像他們這樣停,要出來的時候倒是挺快的。

我很喜歡這裡的腳踏車,特別是一種很古典的樣式,騎這種車上身挺直,車頭煞車握把是跟車身平行的,握著把手的時候虎口朝前,比較像在推手推車,不像台灣常見的形式是虎口相對。然後煞車不是以煞車線傳動,而是藉由一根根互相銜接的金屬條和活動關節連動,很有一種塑膠時代之前的復古美感。不過由於石板路多,騎著腳踏車在翡冷翠街頭巡弋並不全然舒適,偶爾也會有震到掏心掏肺嘔心瀝血的感覺。

Insomma,總而言之,大體上這個城市是小到可以用腳來當作交通工具的,而且感覺還挺被尊重。在城裡行動交通工具是越小越好,否則遇到過不去的路可就糗了,而且小車好停,像smart那樣的車就可以在車縫間橫著停(這裡常看到橫停的車),不然乾脆停到人行道上,反正太小的街道拖吊車也進不來,除非運氣不好遇上帶著輪胎固定鎖的交通警察,那就只好自認倒楣,畢竟這麼認真的警察其實並不多見。

說到最後,感覺仍是一句老話,這裡是個很隨性的地方,隨性意謂著規矩是經常被打破的,好的方面代表可以不受限制,天馬行空地依照需求甚至只是喜好去創新,壞的方面卻有時候讓人無所依循,連法律都可以隨意存廢或解釋,據說法律亂到連羅馬時代的條文還有,即使最厲害的法律專家都無法搞得清楚一大堆矛盾卻並存的法規。怎麼說呢?這就是義大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