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82期 (98年11月號)
食道癌患者越來越年輕,死亡年齡也大幅提前,注意日常飲食最重要。
文∕丁彥伶 諮詢∕黃泰霖(高雄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
衛生署公布97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繼續蟬聯榜首早在意料之中,而10大癌症的順位也和前年一樣,不過其中的食道癌卻被發現,近10年來患者年齡層不斷下降。而在醫療技術持續進步之下,癌症患者死亡年齡中位數從67歲延後到69歲,食道癌患者卻逆向發展,食道癌發生年齡中位數不但從83年的64歲,提前到95年的57歲,半數患者死亡年齡從66歲提前到58歲。
早期症狀不明顯 影響存活率
黃醫師表示,食道癌最好的治療是手術切除,但食道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患者出現吞嚥困難、疼痛,或體重下降等症狀就醫時,通常都已是第3、4期,此時因為腫瘤和侵襲深度都較大,很難直接開刀,根據統計,第3期食道癌5年存活率只有2到3成,第4期不到1成。
不當飲食習慣 誘發食道癌
食道癌的患者以男性居多,好發年齡在40至60歲間。食道癌可分成上段、中段和下段,食道中上段癌變大多屬鱗狀細胞癌,而食道下段和賁門間大多屬於腺癌,在台灣約有9成以上屬於鱗狀上皮癌。
鱗狀細胞癌很容易被國人生活中許多習慣誘發,例如常一碗陽春麵打發一餐,缺乏蔬果的高澱粉飲食,飲食長期缺乏維生素及礦物質、愛吃鹽醃及煙燻等含亞硝基胺的食物、過量飲用熱湯或熱茶、抽菸、過量的高濃度烈酒、嚼檳榔,都是食道鱗狀細胞癌的危險因子。
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要注意
食道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黃醫師表示,由於食道組織結構沒有漿膜層,彈性很大,因此通常腫瘤要大到超過60%的食道管腔,病人才有明顯的漸進性吞嚥困難,從固體食物到流質,進而產生吞嚥痛、嘔吐、吞嚥時胸口有異物感,感到食物卡在喉部至上腹部間,約有9成食道癌患者是以吞嚥困難及體重減輕為最初表現。
若轉移至頸部淋巴結,會表現出淋巴結腫大;轉移到肺部,會表現出咳嗽、胸痛、咳血,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轉移至肝臟,可能會出現黃疸、腹脹、腹痛等症狀,其他轉移也可能引起骨頭痛、肋膜積水、腹水、頸部或上鎖骨淋巴病變或造成吸入性肺炎。
預防食道癌 飲食最重要
一、禁菸、酒、檳榔
以目前治療情況來看,再好的治療,食道癌的預後仍不樂觀,因此預防食道癌發生是最好的防堵之道。黃醫師表示,從長庚醫院、台大等各大醫院近年的統計都發現,食道癌常是國人口腔癌治療痊癒後發現的第2個癌症,曾有研究發現,口腔癌患者進行內視鏡檢查後,發現有2到3成以上可發現食道癌前病變或初期食道癌,因此可見,預防口腔癌的禁菸、酒及檳榔,應可以預防食道癌的發生。
縱使有許多研究認為小酌有益健康,但在高雄醫學大學的研究發現在台灣人身上,酒精的傷害比保健作用更大,酒精代謝後會產生致癌物乙醛,乙醛在食道的活性比在胃中高4倍,而國人代謝酒精的基因型分布比西方人容易累積乙醛,只要每天20毫克的酒精;也就是400㏄,相當於兩小杯的啤酒,就可能提高4倍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二、少喝熱茶熱湯
發表於今年5月號的英格蘭醫學期刊(BMJ )網路版上的研究發現,食道鱗狀細胞癌發生率極高的伊朗北部食道癌患者習慣天天喝茶,而且喜歡喝熱茶或「非常熱」的紅茶,研究者分析發現,非常熱的茶誘發食道癌的風險提高8倍,而熱茶引發食道癌的風險則提高1倍。國人喜歡吃火鍋、喝熱湯,也具有易使食道細胞變性的風險,黃醫師建議,只要多1個湯碗把湯放涼再喝,就具有預防作用。
三、多蔬果
長期缺乏維生素及礦物質易使食道癌風險增加,日本厚生勞動省去年底公布一項長達8年的研究也發現,多蔬果不只對一般人有幫助,好菸酒的男性每天每增加1百公克的高麗菜、白蘿蔔、油菜科蔬菜就可降低10%的食道鱗狀細胞癌的風險。衛生署也建議民眾要多吃蔬果並適量運動,以降低各種癌症及疾病的風險。
四、高危險群宜定期檢查
因食道癌非常難早期發現,因此具有食道癌高危險因子的人宜提高警覺,應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例如好喝酒吸菸者,以及曾誤食強酸強鹼、曾患口腔癌等頭頸癌、曾進行過放射線治療等患者,內視鏡檢查是較能檢測早期食道癌的方法,若加上染色等輔助工具,小病灶也可能及早發現,達到早期治療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