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杯咖啡吧
我算是從小天天喝茶的了,但咖啡裡頭的咖啡因比較多,家裡到了十二歲以後才准小孩喝咖啡,平常也很少泡咖啡,是媽媽照顧我們健康的一種方式。所以小時候,我對咖啡的印象是「聞」出來的。就算是即溶咖啡,透過滾燙的開水所傳送出來的香醇,讓我對實際上喝咖啡的味道,多了不少想像。
有一次,我們幾個小朋友被帶到爸爸朋友的辦公室,新整修的辦公廳休息室裡擺了一座新的咖啡機。這座咖啡機和一般的開飲機差不多,按按鈕,咖啡就會流出來,也可以選擇要不要加糖。然後盛咖啡的是那種一開始是扁的,要擠壓一下就成為可以裝液體的杯子。兩樣東西對我來說都十分新鮮。那天老爸和朋友在辦公室裡談事情,我們就在休息室內外穿梭遊戲,一晃眼我已經喝了不知多少杯咖啡。待老爸談完事情出來之後,看到許多用完的紙杯,皺了皺眉頭,問我:「有那麼好喝嗎?」
有那麼好喝嗎?說實話,就是即溶咖啡加了很多糖和奶精,很甜,並不好喝,小孩子新鮮罷了。爸爸眉頭一皺,連新鮮的興奮感都煙消雲散囉!
再一次與咖啡有比較密切接觸的時侯是到了美國之後。好喝的茶不容易找到,咖啡與牛奶的組合卻在不同場合大量曝光,反而變得比較能接受了。聞起來香,單獨喝苦的咖啡,以美國特有的half and half (一半牛奶加上一半的奶油,我在英國沒看過)調和,對我來說真是恰到好處。炎熱的夏天,我也漸漸迷戀上星巴克的星冰樂(焦糖口味的喔)。
一開始大量飲用咖啡時,我發現咖啡於我來說,提神是其次,其他的作用比較強烈。記得第一學期有門課在下午一兩點,那可是我最容易打瞌睡的時候,於是在每星期的那一天,除了早上出門前的一杯咖啡,中午我還會多買一杯,希望預防周公的召見。不過,我常常還是在課程上一半時,進入半睡半醒的狀態,昏沉中,常常發現自己拿筆的手正在發抖。咖啡因對於我的運動神經似乎對腦神經更有激勵作用......。聽說,咖啡剛剛進入歐洲上流社會時,許多貴族並不喜歡,但是有人把黑咖啡當作通便的良方。咖啡於我,也多少有這種作用,或許比它的提神功能更有建設性吧?
和我住了半年的丹麥室友夏綠蒂以一個歐洲人的傲氣,提出她對美國的看法:美國的起司如嚼蠟,咖啡只是黑色的水(black water)。歐洲的起司的確比一般的美國更濃,有時濃到我不敢領教,而把美式咖啡看作淡而無味的黑水,我那時真的不能體會。對我來說,這黑水已經夠苦,沒有牛奶和糖的幫助,我是喝不入口的。
後來工作時,公司提供免費的咖啡粉與咖啡機。有時不知不覺一天便喝下許多咖啡。雖然公司提供的咖啡粉是大賣場的廉價品(有一次有訪客來,員工還特別開車到
就在我開始增加咖啡飲用量並對咖啡味道的辨識度緩慢增加時,咖啡飲用文化似乎也快速地深入台灣的都會。記得有一年回台灣,赫然發覺台灣大學新生南路前的書店幾乎都成了咖啡與紅茶店,星巴克的普及率漸漸趕上便利商店,明亮的落地窗與色彩活潑的裝潢也取代了舊式咖啡館幽暗的神秘印象,社會的轉變速度真是太快了。但也因此,我與咖啡的因緣際會並未因為回台灣工作而中斷。相反的,一杯咖啡好像漸漸成為開始一天生活的儀式。當工作的新鮮感漸漸消失時,每天早上哪杯拿鐵,成了我告訴自己應該心懷感謝的理由之ㄧ。如果不是有這份工作,趕上班時所買的那杯星巴克拿鐵恐怕是太過奢侈了。
並不是獨鍾星巴克,而是坊間許多連鎖店或速食店的咖啡好像都不太夠味。之前台灣還有西雅圖咖啡時,我也是喝的。只是因為星巴克的家數多,所以如果出門在外要買的話,就會直覺地找星巴克囉。現在到了英國,雖然星巴克也到處都是,不過我找到了另一個咖啡館作為週末的藏身之地。
來英國第一年,我的一位寓友(flatmate)推薦我ㄧ家連鎖義式咖啡館Coffee Nero的Chia Latte。Chia Lette基本上並非咖啡,但也挺好喝的。更重要的是,這家咖啡館特有的彷舊(還是真舊??)皮沙發,真是深得我心。斜坐剛剛好可以靠到腰,看書還真舒服。而這家咖啡館有每買九杯飲料,第十杯就免費的集點活動。於是乎,Coffee Nero變成了我週末必定拜訪的角落,帶一本書,點一杯咖啡(免費的那次往往就是華麗的焦糖瑪奇朵),加一個點心,我就可以自得其樂好一陣子。往往身旁的客人都換了幾組,桌上的咖啡杯被收走都渾然不覺。
幾個月前,我們現再住的屋子走了一個希臘室友喬治,他留了一個咖啡機給我。新進駐的波蘭女孩帛,也是個嗜咖非者。早上如果她比我早起床,就會順便多煮一些咖啡給我。
一天早上,照例起床後已聞到咖啡香,打開冰箱卻發現我的牛奶已經用完了。從不喝黑咖啡的我陷入兩難;到底是要捨棄香味四溢的咖啡還是忍受沒有牛奶的苦澀咖啡?沒有牛奶的咖啡就當沒有牛奶的紅茶喝了吧,做完了心理建設後,我選擇了後者。剛煮好的黑咖啡,加上一茶匙蜂蜜,對一點熱開水,我鼓起勇氣喝了一口。
咦?不但沒有想像中的苦澀,好像比紅茶還好喝耶?
這個新發現讓我有點驚訝,也有點興奮。猶記我在台灣時,兩個妹妹對著星巴克的美式黑咖啡品頭論足,說是今天的比較酸,之前的比較香醇云云。我這個只喝拿鐵的人真是有聽沒有懂。如今與黑咖啡的第一次接觸,是否說明我對咖啡味道的辨識,可以進入另一個層次呢?根據包裝的標示,這包咖啡粉是威尼斯樣式(Viennese Style)加上點無花果香(fig flavoured)的。買的時候是以特價與否判別要買哪種,所以也沒太注重口味異同,畢竟加了牛奶後,我只認得即溶與非即溶的不同。既然覺得黑咖啡好喝了,下次也要試試其他不同的樣式囉!
現在我買咖啡有時也會點Americano,慢慢分辨不同咖啡店所煮的咖啡有什麼不同,有時還真是樂在其中。如果有了點心得,再慢慢和大家分享吧。而回想起老爸在我與咖啡第一次接觸時的皺眉與疑問,與咖啡相處的漫長時間後,或許我也能告訴老爸:
喝咖啡,還真有點意思!
上一篇:那本來就是我的!?
我小時候也有喝咖啡,是冰的。
我喝咖啡的原因,是因為喝咖啡都是大人,直覺我喝咖啡就是大人,但是那時候我才10歲。
喝了約五年,在綜藝節目裏,說了咖啡對皮膚不好,少女時期的我,很愛美,聽了就一直都沒有喝,連茶類都不喝,因為在裏面的成份對皮膚不好。
後來知道,綠茶可以保健的,所以喝綠茶。
差不多對皮膚不好的全都不喝也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