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30 01:25:59小房

飄移

 
                                       攝影:小房

 

鬧鐘響了 
下床 兩腳蹬空
沒有剎車
沒有油門
一切
又是勻速的無奈

教徒們舉起經文
叨唸永恆 但
嵌在水晶棺內
那具偉大的屍體
用沉默告訴你
萬歲比死亡
其實更加可怕 

因此
你想在每個醜陋的柺角
都來一次漂亮的飄移
但飄移後的方向
總是讓你陷入苦惱 

明知道
情緒不宜下酒
月光 也刺不穿
醉眼裏的惺忪
石碑躺在地下
磕頭絆腳
你索性坐下來 
等著命運亮出底牌

蝸牛伸出觸角 
試探大地冷暖
以身體
量度一段不可知的距離 順便
將一片嫩葉
雕出了缺憾
有人說 缺憾
是另一種美麗

在時光波浪裏
調整泳姿 眼看
一滴彩色雨點
摔進大海 只留下
被雨絲拉長的孤獨 以及
不鹹不淡
零散記憶

 

丁肇中教授這樣形容自己的研究工作:北京城下了一場驟雨,其中有一個雨點是彩色的,我要把它找出來......

上一篇:宿命

下一篇:夜遊

flower 2009-07-22 23:17:49

這張照片看起來真舒服真清爽!

版主回應
這也是在我上班途中
我每天行走半個鐘頭
沿一條公路,越過一座小山
2009-07-23 19:09:44
瑪友友 2009-02-03 14:59:27

丁教授尋彩色的雨這段描述,真是很美的心境。
在城市煩囂中,一種可貴的人文氣息。

版主回應
丁教授的研究
只有在歐美可以進行

在任何功利主義橫行的地方
都不可能以如此龐大的經費
進行見不到即時經濟效益的研究

在大陸,台灣,香港,日本,韓國.....都是不可想象的
2009-02-03 23:18:50
琴歌 2009-01-15 09:30:39

小房真的很客氣
文字來找我,是指當下的一種感覺
如正巧看到一行文字或一件事物
於是激發出動筆的衝動
”雨箋”是我剛好在翻閱之前做的小書箋
箋上有自己當時寫的短詩
於是,勾起一些感覺便下筆寫了”雨箋”

琴歌於2006年3月15日開台時才開始寫詩
論詩齡是不及很多人的,然而
我卻是從5歲就開始接觸詩了,以古詩為首
近而唐詩,宋詞,元曲
小小孩兒雖不解其意,卻能記憶大部份的詞曲
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5年接觸英詩
開格後,我也曾嚐試寫過英詩,只是,
個人還是偏好新詩

所以,若說長期積疊的功力應該在於喜歡閱讀吧!
喜歡在閒暇時手拿一本書,喜歡在睡前讀個小品
喜歡將自己浸淫在文字的世界裡

而小房的詩也寫得很好
在我的認知裡,一首詩,只要有一個人喜歡
它便是好詩,賞詩,是很主觀的意象
而寫詩呢,只要自己喜歡就好,是不?呵呵

問候小房一聲,早安~

版主回應
多謝琴歌如此詳盡的留言,讓小房受益良多
我於2005年第一次發表新詩,但那時只是迎合大眾傳媒的口味
那些詩雖然發表了,但根本不敢貼出來給朋友們看
後來感到了交流的必要,加入了別有天詩社
詩社的創辦人甘草的作品給了我很多啟發
我開了新聞台以後,讀了包括妳在內的台灣朋友們的詩
這時才真正看清了自己的差距,開始努力自我修正
現在的詩,就是我修正的結果
是否成功呢,我不清楚
但起碼我自己感到,我是我,不再是別人
我也不再迎合任何口味,這個花園是我自己的了
2009-01-15 22: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