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9 19:44:46小房
我讀『論語』之一
教育的「活」與「死」
只要提到西方教育,人們的第一反映就是「活」,而對於東方教育,特別是中國教育,普遍的反映則是「死」。
但是只要你翻開『論語』就不難發現,原來中國教師的祖師爺孔子的教育方式,比現代西方還要靈活。
在孔聖人的課堂上,先生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學生也可以公開反駁先生的觀點,師生就這樣對某些問題進行充分探討,最後得出結論。
最值得後人深思的是,『論語』中的論斷,并非孔子一人所獨有,有許多是學生的觀點,可見有些討論是由學生來做結論的。
孔子多的靈活教育,造就了多方面的人才,『論語』中說「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孔子之後,特別是進入科舉取仕的時代,中國教育走進了「死」的怪圈,一直到現在,仍然擺脫不了那種先生在台上照本宣科唱獨角戲,學生在台下洗耳恭聽猛抄筆記的教學方式。
『論語』中經常出現曾子曰、有子曰、子夏曰……,而現在的大學課堂上則只有教授曰,沒有學生曰,直到大學畢業寫論文,學生才集中曰一次,但曰得好不好最後要由教授來評定,學生到底還是沒有獨立自主地曰一次。
後世儒家中的不肖之輩,根本沒有理解或有意篡改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打著孔子的旗號,把靈活的教育變成了填鴨式的死硬灌輸,千百年來不知誤了多少聰明子弟。
只要提到西方教育,人們的第一反映就是「活」,而對於東方教育,特別是中國教育,普遍的反映則是「死」。
但是只要你翻開『論語』就不難發現,原來中國教師的祖師爺孔子的教育方式,比現代西方還要靈活。
在孔聖人的課堂上,先生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學生也可以公開反駁先生的觀點,師生就這樣對某些問題進行充分探討,最後得出結論。
最值得後人深思的是,『論語』中的論斷,并非孔子一人所獨有,有許多是學生的觀點,可見有些討論是由學生來做結論的。
孔子多的靈活教育,造就了多方面的人才,『論語』中說「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孔子之後,特別是進入科舉取仕的時代,中國教育走進了「死」的怪圈,一直到現在,仍然擺脫不了那種先生在台上照本宣科唱獨角戲,學生在台下洗耳恭聽猛抄筆記的教學方式。
『論語』中經常出現曾子曰、有子曰、子夏曰……,而現在的大學課堂上則只有教授曰,沒有學生曰,直到大學畢業寫論文,學生才集中曰一次,但曰得好不好最後要由教授來評定,學生到底還是沒有獨立自主地曰一次。
後世儒家中的不肖之輩,根本沒有理解或有意篡改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打著孔子的旗號,把靈活的教育變成了填鴨式的死硬灌輸,千百年來不知誤了多少聰明子弟。
下一篇:我讀『論語』之二
要不童话大王:郑渊洁非得自己教自己的孩子上学。
不可把孩子製造成另一個自己
我想最好的辦法是兩駕馬車並行
學校主教,自己修正 2008-03-18 0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