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03 19:43:23尚未設定
2003年5月出版:《台灣詩學》學刊一號編輯手記
〈編輯手記〉
◎本刊主編:鄭慧如
《台灣詩學》從詩刊轉為學刊,季刊轉為半年刊,這轉型後的第一期,除了頁數增加、改成橫排以外,就欄目看來,與原來的《台灣詩學季刊》差不多,每期仍設有專題,也保留了「現代詩學」、「詩創作」和「網路詩壇」;其實《台灣詩學》正進行著漸進式的質變:包括學術論文匿名審查制、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雙向運作、網路投稿詩作精選點評等。
這幾項變革,主要是面對欠缺財源的詩刊環境、嚥不下的不合時宜,以及一路走來的穩定成績,本刊抖擻精神後的決定。本著所謂的「骨氣」,《台灣詩學》試圖跳開同仁刊物的格局,網羅「網上」、「網下」的詩人,提供新詩研究一個善意、實質而比較可能有互動的發表園地。為了確保審查的論文品質,也為了守住稿源,爭取雖無論文架構卻有奇思妙想的逸文,凡是符應專題,或不以學術論文格式投稿的文章,則不在送審之列。至於詩刊融入現實、製造話題的固有功能,則由紙版《台灣詩學》的專題論述和「台灣詩學」網站的「詩戰場」、「主題詩徵稿」擔綱。今後紙版的《台灣詩學》將逐漸增加文章篇幅,以鼓勵新詩論述為學刊的主力,而讓網站成為詩作的培養基地。
因此,本期的文章就有些送審,有些不送審。通過審查的論文有四篇,為楊雅惠:〈詩畫互動的異境——從王白淵、水蔭萍詩看日治時期台灣新詩美學與文化象徵的拓展〉、商瑜容:〈米羅‧卡索網路詩作的美感效應〉、丁旭輝:〈試論陳千武詩作的圖象技巧〉、張梅芳:〈注定要放浪形骸底/白色軀幹——評駱以軍詩集「棄的故事」〉。最早收件的一篇,是商瑜容:〈米羅‧卡索網路詩作的美感效應〉,從去年九月收到、送審、請作者修改,來來去去,稿子往返逾半年,直到今年四月才終於定稿,作者辛苦備嘗。這樣的問學精神,正是《台灣詩學》在包羅萬象的「季刊」時代所不及,而在追求品質的「學刊」時代所堅持。
本期「詩與畫」專輯,以論述和詩畫、題畫詩並置呈現。論述的部份,王珂概論中外形異詩的現象,岩上和羅青從歷史、語言和表現方式討論詩與畫的交集及分歧,而楊雅惠等則分別討論了四位台灣詩人的詩作。專輯詩作的部分,本輯有碧果、陳克華等的詩畫,周夢蝶、紀小樣、翁文嫻等的題畫詩,還有法國詩人馬夏作,尹玲翻譯的詩。
一定要提一下「網路詩壇」。這是「台灣詩學」網站二00二年秋、冬兩季的精華詩作。本刊網路版主編蘇紹連從數以千計的作品中不斷篩選,每季選出五十首詩,由當值的本刊同仁再選出十到十五首,這才放到學刊上,伴著指指點點的評論文章,白紙黑字正式和讀者見面。「台灣詩學」謝謝這些耐心等候的詩人,特別是熱情上網投稿,默默寫詩的大多數可愛的心靈。
◎本刊主編:鄭慧如
《台灣詩學》從詩刊轉為學刊,季刊轉為半年刊,這轉型後的第一期,除了頁數增加、改成橫排以外,就欄目看來,與原來的《台灣詩學季刊》差不多,每期仍設有專題,也保留了「現代詩學」、「詩創作」和「網路詩壇」;其實《台灣詩學》正進行著漸進式的質變:包括學術論文匿名審查制、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雙向運作、網路投稿詩作精選點評等。
這幾項變革,主要是面對欠缺財源的詩刊環境、嚥不下的不合時宜,以及一路走來的穩定成績,本刊抖擻精神後的決定。本著所謂的「骨氣」,《台灣詩學》試圖跳開同仁刊物的格局,網羅「網上」、「網下」的詩人,提供新詩研究一個善意、實質而比較可能有互動的發表園地。為了確保審查的論文品質,也為了守住稿源,爭取雖無論文架構卻有奇思妙想的逸文,凡是符應專題,或不以學術論文格式投稿的文章,則不在送審之列。至於詩刊融入現實、製造話題的固有功能,則由紙版《台灣詩學》的專題論述和「台灣詩學」網站的「詩戰場」、「主題詩徵稿」擔綱。今後紙版的《台灣詩學》將逐漸增加文章篇幅,以鼓勵新詩論述為學刊的主力,而讓網站成為詩作的培養基地。
因此,本期的文章就有些送審,有些不送審。通過審查的論文有四篇,為楊雅惠:〈詩畫互動的異境——從王白淵、水蔭萍詩看日治時期台灣新詩美學與文化象徵的拓展〉、商瑜容:〈米羅‧卡索網路詩作的美感效應〉、丁旭輝:〈試論陳千武詩作的圖象技巧〉、張梅芳:〈注定要放浪形骸底/白色軀幹——評駱以軍詩集「棄的故事」〉。最早收件的一篇,是商瑜容:〈米羅‧卡索網路詩作的美感效應〉,從去年九月收到、送審、請作者修改,來來去去,稿子往返逾半年,直到今年四月才終於定稿,作者辛苦備嘗。這樣的問學精神,正是《台灣詩學》在包羅萬象的「季刊」時代所不及,而在追求品質的「學刊」時代所堅持。
本期「詩與畫」專輯,以論述和詩畫、題畫詩並置呈現。論述的部份,王珂概論中外形異詩的現象,岩上和羅青從歷史、語言和表現方式討論詩與畫的交集及分歧,而楊雅惠等則分別討論了四位台灣詩人的詩作。專輯詩作的部分,本輯有碧果、陳克華等的詩畫,周夢蝶、紀小樣、翁文嫻等的題畫詩,還有法國詩人馬夏作,尹玲翻譯的詩。
一定要提一下「網路詩壇」。這是「台灣詩學」網站二00二年秋、冬兩季的精華詩作。本刊網路版主編蘇紹連從數以千計的作品中不斷篩選,每季選出五十首詩,由當值的本刊同仁再選出十到十五首,這才放到學刊上,伴著指指點點的評論文章,白紙黑字正式和讀者見面。「台灣詩學」謝謝這些耐心等候的詩人,特別是熱情上網投稿,默默寫詩的大多數可愛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