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6 22:31:00尚未設定

《台灣詩學》前十年的「專題」及「活動」

一、《台灣詩學》前十年的「專題」及「活動」

這是台灣詩壇上一個歷史性的日子,這個日子開啟了台灣詩學時代的來臨,1992年12月6日,《台灣詩學》七位創社同仁向明、李瑞騰、白靈、游喚、渡也、蕭蕭、蘇紹連於台中耕讀園書香茶坊聚會,討論編務及規劃詩刊未來走向,成社宗旨為「挖深織廣,詩學台灣經驗;剖情析采,論說現代詩學」,並確立以「專題」及「活動」為社務導向。《台灣詩學》發刊詞有相當清楚而完整的說明:

「站在九零年代台灣的土地上,我們無可避免的選擇以台灣為中心來建構台灣詩學。所謂以台灣為中心,首先必須心中有台灣,我們願以最大的誠信和熱情從根本上清理台灣的詩之經驗:(中略)而當我們以台灣為中心,究竟能規畫多大半徑的詩之版圖,而又能夠給予所有權一種合理的解釋?我將以學術的態度和方法來面對這一個充滿挑戰的課題。朝此目標前進,我們所確定的編輯與活動之原則是:歷史與現實兼顧,理論和實踐並重;不割裂現代詩的任何一條史線,不隔絕台灣以外的任何一地詩壇。我們希望能夠整合詩學人力,以媒體的有效編輯和活動,書寫台灣詩史,開創現代新詩的新紀元。」

依此,《台灣詩學》前十年的確在「專題」及「活動」下了不少工夫:

1、 就其所編輯的「專題」來看,幾乎都引起了詩壇相當大的震撼,例如第一期的「大陸的臺灣詩學專題」,大陸方面反應熱烈,其後於第二、四、五、六、十四、十五期等繼續「延燒」,造成兩岸詩壇、批評界數年的話題。另外如:「詩選大家談」「新詩教學經驗談」「性愛詩專輯」「詩與宗教專輯」「當前詩壇現象批判專輯」「大陸的台灣詩學再檢驗專輯」「詩與死亡專輯」「情詩大展專輯」「女詩人特展專輯」「小詩運動專輯」「人體詩專輯」「詩社詩選檢驗專輯」「人物詩專題」「台語詩創作與評論專輯」「為兒童寫詩專題」「禪與詩的對話專題」「九二一地震專輯」「邁向海洋台灣專輯」「圖像詩大展專題」「年度詩選觀察專輯」「以詩論詩專輯」「朗誦詩詩朗誦專輯」等,也對台灣詩學的理論與創作做了深入的探討,並且大力推介青年詩人,第廿四期本刊首度推出「大學詩人作品特展」專輯,陸續介紹各大學詩社青年詩人作品,第廿五期再推出「大學詩社作品特展」,其後三十期有「新世代詩人大展專題」,三十二期有「新世代詩人詩作論述專題」,三十九期有「六人詩作展專輯」,為新世代詩詩人提供許多出線的機會與舞台。

2、 就其所舉辦的「活動」統計,1993年1月起,連續十二場的每月「現代名講座」分別於台北誠品書店和嘉義文化中心進行,陸續賞析了白萩、鄭愁予、辛鬱、林冷、余光中、蘇紹連、亞弦、洛夫、敻虹、梅新、陳義芝、黃荷生、夏宇、商禽、朱陵、周夢蝶、陳黎、渡也、杜十三、陳克華、向陽、吳晟、林享泰等詩人的作品。同時舉辦了四場「挑戰詩人」,窮究詩人的創作心路歷程,現場接受挑戰的詩人為羅門、亞弦、周夢蝶、洛夫。1993年5月「第三屆現代詩學研討會」於彰化師大舉行,所有論文均由台灣詩學同仁社計及邀請詩人學者筆講評。「覃子豪先生逝世三十週年紀念會」,也由台灣詩學同仁發動及設計論文,並邀各詩社及文學團體共同參與。此外並舉辦「從詩人到讀者的通路」研討會、「現代詩教學座談會」、「詩的媒介之變形和擴散的可能性」討論會、「年度詩選座談會」等會議。專為新世代詩人舉辦的則有「青年詩人看兩大報詩獎」和「台灣新世代詩人會談」的討論會等。

以上的「專題」與「活動」,主要由前後任主編白靈和蕭蕭策畫執行,全體同仁協助,把理想一一實現,完成了《台灣詩學》創社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