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5 17:10:02TaiwanBright

推升台灣工具機走向中高品級

工商時報 B6/職場達人 2008/01/20

精密機械研發中心總經理 詹炳熾 精心擘畫用心執行

【莊富安】
  台灣精密機械產業近5年來在國際市場日益抬頭,但不可否認,相較日、德、瑞士與義大利等國廠商,我國產品在功能、品質與精密度仍存有一定落差,亟待迎頭趕上。
  ■選題機制全面導入到創意發想上
  鑑於批評聲浪不斷,經濟部近年來在執行法人、業界等科專計畫時,也開始啟動所謂的「選題機制」,即每個研發主題產品項在成案前,一定要就它的產業走向、市場未來性、產品價值等各個層面進行審慎分析,確定將失敗風險降至最低後才進行,來提高新產品研發成功的機率。而精密機械研發中心總經理詹炳熾(上圖),今年更率先國內各研發法人,把這套選題機制全面導入到該中心的創意發想上,結果擦撞出許多燦爛火花,相當成功。
  詹炳熾將這套點子催生制度,稱之為「創意搖籃」,他規畫出來的運作方式,首先是「百花齊放」,即不分藍領、白領,不分技術人員或後勤行政人員,每個人都可貢獻點子,凡提出者即給予5百至2千元的獎金,鼓勵大家勇於提案;接著,在第一階段成案者即成為「創意提案」,獲選者最高可得2萬元的獎金。
  而「創意提案」再經檢討後,認為確屬可行,並獲經濟部技術處審查通過後,即成為「專案提案」,提案人可因此成為專案計畫主持人,可控有經費、人事支配等權利,及享有薪資加給等福利,用來獎勵提案人的努力發想與提案,並讓點子化身為可派上用場、可真正幫產業界賺錢的工具。
  詹炳熾舉例說,以該中心將送出審查、預計在98年度執行的「軟性太陽能光轉化介質銅銦鎵矽CIGS」科專計畫,就是透過中心同仁的發想,認為太陽能電池產業,現階段廠商幾乎都一窩蜂投入在「硬式」矽基產品的研發,但如能另闢蹊徑開發出軟性的材質,將其運用到紡織品等商品上,未來商機將是無窮,因而提出該創意構想案,並經檢討後認為可行性頗高,而得以成案。
  ■率先建置有限元素分析技術
  很難想像,擔任全國精密機械最高研發與檢驗機構總經理的詹炳熾,年輕時曾在海上跑過3年的船,由於大學聯考時,誤填志願進入海洋大學輪機科,讓他大學畢業後,到中國航運擔任「三管輪」,專責貨輪艙內機電設備的維護,更因對這發電機構造的瞭若指掌,結束跑船生涯後,讓他考進台電核三電廠施工處,負責發電機組的安裝,其後更因表現優異,被主管推薦到新加坡電廠工作,教導新加坡人如何安裝與操作火力發電廠設備。
  民國75年,詹炳熾在新加坡工作告一段落返國後,考進中華民國精密機械協會(CMD),協助國內工具機廠商做好品質檢驗工作;民國 82年,精密機械研發中心正式從CMD分出,詹炳熾初接組長職務,但也因他對檢驗業務的嫻熟,及對整個台灣工具機產業的發展充滿使命感,於民國87年獲推薦出任總經理迄今。
  在他的擘畫下,PMC除繼續推動更高層次的精密機械檢驗業務外,也率先在國內建置了有限元素分析技術,並從中衍生出輕量化、高速化與高加減速等新技術,都是對業界設計工具機與零組件相當實用的技術,對推升台灣工具機走向中高品級、成為全球重要輸出大國,居功甚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