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30 10:56:43TaiwanBright

台灣精密零組件 小兵立大功

工商時報 專2/台中機械展專刊2版工具機篇 2007/11/23


【時報】
  零組件業是機械產業不可或缺的協力體系的一環,以短小精悍的小兵立下大功,讓台灣的機械產品在國際舞台發光發亮。

  台灣機械工業的發展始自二次大戰之後,較主要的機械大廠許多都從維修進而製造零組件開始,而後逐漸成長茁壯。大家都暸解,無論大型或昂貴或再複雜的機械均是由各種零組件所組成,隨著整個工業 的發展,我國能夠自行製造供應的機械零組件日益增多,而且品質精度也日益提升,終而形成了廣大的零組件工業,由於零組件工業的完整,也成為我國機械工業在全球競爭中的優勢條件,特別是價格優惠及彈性方面。

  尤其「關鍵性零組件」具有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的產業特性,並不容易生產,而且,因為投資金額大,人工費用並非重要的競爭因素;除非像日本、德國這二個國家,其本國市場相當大,否則都得依賴外銷始能達到規模經濟。因而,一般國家想要生產關鍵性零組件十分困難,先進國家就以這些關鍵性零組件來控制其他國家的競爭,並藉以獲得高額利潤。

  今日的企業經營已經進入資源整合的時代,我國零組件業者如欲提升產品品級,必須充分運用國內相關機構的協助,譬如,發揮產學合作的能量,以及採用國外的合作研究或引進技術,才能將市場利基擴展成為全球利基,達成規模經濟。否則,由於國內市場有限,成本難以降低,品質自然也難以提升,在我國機械工業面臨升級挑戰的時刻,若無法同步升級,零組件業者必將遭到淘汰。

  零組件的行銷通路大抵相同,不同的零組件其實也無利益衝突之處,個別的零組件業者如能匯集整體力量,異業交流,積極合作,則必可大幅降低行銷成本與摸索的時間,也必然會有更多的零組件業有機會發展成國際的製造業者。例如瑞士就是我們最佳的榜樣(BENCHMA RKING),值得我國機械零組件業者深思。

(本文由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副理事長、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