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5 16:47:46TaiwanBright

中國走出去 全球靠攏中國 分享經濟奇蹟

記者 林安妮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北京,當時前往接機的中共總理周恩來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的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向我伸來」。在此之前的25年,中美外交因冷戰冰封,美國國旗從未在北京上空飄揚過。

20幾年過去了,大陸綜合國力伴隨著經濟成長快速提升。從國際伸向大陸的「手」愈來愈多。一些世界上最遠、最邊陲的國家,也紛紛找尋各條通往北京的大道,只為分享大陸的經濟奇蹟。

上月8日,拉脫維亞總理卡爾維季斯(Aigars Kalvitis)率領貿易代表團到廈門出席「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投洽會)。拉脫維亞位在波羅地海,過去十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是8.5%,去年還高達11.9%,經濟表現和大陸一樣耀眼。

卡爾維季斯說,拉脫維亞位在連接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戰略運輸中心,在歷史上,拉脫維亞曾是南北與東西方的中轉站。現在歷史正在重演,在全球化及大陸、歐盟貿易額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有必要尋找更快、創造更高利潤的運輸路線。

引進外資 陸企出外闖

卡爾維季斯口中的這條運輸路線,指得就是「歐亞新絲路」─一條從中國大陸延伸到哈薩克、俄羅斯及拉脫維亞的鐵路運輸。據說,這條路線能更快速傳遞東西貨物,運輸成本也和海運相當。

拉脫維亞努力找尋和大陸的對接點,同樣的舉動,也發生在其他國家身上。在第十屆廈門投洽會上,包括馬其頓、土耳其、巴巴多斯、贊比亞等歐洲、中南美及非洲國家,都派出了副總理以上或是貿工部部長來到廈門探尋合作可能。

同一時間,在廈門參加第二屆「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的13個國家中,包括台灣的三個邦交國:海地、多明尼加、聖露西亞,也都派出代表出席。台灣友邦國派員到敵營,或許也說明了,大陸經濟魅力難以抵擋。

投洽會在今年屆滿十周年,作為投洽會的重要支持者,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每年幾乎都會從北京南下到廈門主持開幕式。今年投洽會的主題是,「引進來,走出去」,引進外資入門,大陸企業走出去。

吳儀表示,走過十年,投洽會從最早聯合各省辦展覽,吸引外商投資,到現在成為國際投資的貿易平台,相當不容易。這十年間,大陸也面臨了很大的變化,像是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不斷加強,此外,經濟規模也日益龐大。

貿易平台 加強國際化

十年前,大陸國內生產總值不到1兆美元,今天翻了一番,跳上了2.6兆美元,人均所得達到了2,000美元。過去,大陸經濟發展極度仰賴外資,如今不靠外資,也可獨立行走。

中共商務部去年曾在海外選定十多個工業園區,作為大陸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根據地。今年商務部如法炮製,正等候國務院批准備新一批名單,讓有條件的企業勇敢邁出國門。

大陸經濟改革開放20餘年,引進外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大陸在外資身上吸取資金、技術、經驗,也藉著外資之手培育人才。如今的大陸,就像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準備向外彈跳,這對世界的影響,或許不止「中國崛起」四個字可以形容。(系列三之一)


【2007-10-04/經濟日報/A7版/兩岸經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