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2 08:35:15AJ

孩子,你還可以再慘一點!

台長說:

當主政者面帶著微笑的欣慰神色,鳳梨園邊的孩子,你還可以再慘一點!

等鳳梨長大,等你長大你一定可以當總統。

你看,三級貧戶變成台灣之子的神氣模樣,等鳳梨長大,你能上小學,等鳳梨長大,你的總統夢又向前跨上一步,等鳳梨長大…


貧富差距加大所透露的嚴重隱憂
2005.07.22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這樣的場景我們似乎愈來愈習慣、甚至麻木了:媒體報導高科技電子業今年平均每個員工可以分紅三百萬、五百萬,下一則說的是,失業漢攜子燒炭自殺;或者,富豪嫁女,玫瑰就用了五萬朵,另一邊,有小朋友倚在鳳梨園裡說,等鳳梨長大、賣出去了,她才有錢上小學……。

中產階級消失了,新貧階級興起了;上億豪宅賣到不夠,天下寒士卻難得棲身之所;富爸爸散步雲端裡,窮爸爸雙腳抽不出生命的汙泥。贏家全拿,輸者一無所有,富者愈富、窮著愈窮,階級的流動停止了,生命的盼望凝住了,台灣,貧富的差距正往極端前進。

經建會最近向陳水扁總統報告「我國所得分配與就業對策」,根據所發布的所得分配狀況,在個人部分,近十年來,台灣高低所得組的勞動報酬差距,從七.一一倍擴大到一一.六七倍,高所得者平均年收入超過一七○萬,低收入者一年卻只有十四萬,兩者的差距創下歷史新高;在家計部分,家庭所得分配的差距為六.○七倍,對此懸殊的差距,行政院謝院長「欣慰」表示,與韓國、香港、新加坡相比,台灣的比值還算是低的。然而,眾所皆知,富者比較有機會擁有的資產與所得形式往往有各種「隱身術」、並未計算進來,因此數據並不能全然反映實際的所得差異;再者,所得分配的變動不能只看絕對數值,更重要的是變化的趨勢,台灣家庭所得差距擴大、形成社會隱憂,這一點,連經建會自己都承認的。

台灣家庭所得分配差距倍數逐步揚升,六○年代在四.一倍至四.三倍之間狹幅變動,七○年代略升至四.五倍至五.一倍;八○年代,變化不大,五.二倍至五.五倍,九○年代是五.五倍;在五○年來首見的經濟負成長下,到了二○○一年所得差距到達歷史新高六.四倍,最低所得家庭收入平均下降十一%,但高所得家庭的收入居然還成長了二.一%;這一年,低收入家庭出現負儲蓄率現象,一三四萬戶低收入家庭的儲蓄率是負一.六二%,也就是說這些家庭當年所得少於支出,必須舉債度日,這是台灣第一次出現的狀況─還要再列出多少個「歷史新高」、「台灣首見」才能讓政府官員理解到整個社會是呈現著一種如何令人焦急的不均與不公趨勢;媒體社會版上還要出現多少則窮人活不下去的悲劇新聞才能讓政府官員明白:貧窮是人命關天的事?

台灣所得分配不均有兩大理由:第一種是就業機會減少,經濟成長趨緩,產業外移,使得高替代性、低競爭力的工作者失去機會,這一類人屬於社會低層者比例較高,還有就是知識經濟崛起,工作門檻提高,更使得基層工作者愈來愈難找工作;第二種是政策失誤所致,最明顯的就是租稅不公平,政府對財團鉅富的稅負一再減免,財團稅負由九○年代的十八%降到二○○○年的十二%,是工業國家中最低,近期財政部通過最低稅負制,但為了不要引起太大的衝擊和反彈,因此訂定了過高的免稅額、低稅率以及海外所得不列入等,如此「網開多面」,又真的能夠捕到多少大尾的魚?又能發揮多少社會公平?恐怕連財政部也要承認效果有限!

由於租稅制度中過多、過當的減免優惠措施,造成受薪階級竟然承擔了國家七十%稅負的怪異現象,前一陣子財政部公布台灣前四十名鉅富中只有十五個人繳了一%稅,已幾乎引起全民共憤,令人忍無可忍,如此不公平的現象,孰令致之?或許政府真的該提高警覺了,人民對社會傾斜、貧富差距擴大的憤怒情緒已累積到臨界點了,再放任不管、再提不出合理有效的對策,整個社會要不是進入自我放棄的負面思惟裡,就是爆炸出難以預期的混亂不安。台灣這幾年的自殺潮與治安惡化,有多少是所得分配不均擴大下,人民的絕望與挫折所致?政府應該深思。台灣有沒有變得更好、更公平公義,政府部門自己的數據就已經說得夠清楚了,別再阿Q地自我安慰說:「不錯啦,有改進了啦!」─還是拿出具體作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