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3 08:22:46AJ
台灣「塞浦路斯化」?
◎作者陳毓鈞(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兼大陸研究所教授)
台灣總統選舉結果大出北京意料之外,倒不是說泛藍沒能取勝,而是陳水扁在相當的選舉爭議中只多出三萬票不到,導致選後台灣政局出現少有的混沌不安情勢。目前,北京「假定」陳水扁已經在法律上取得當選資格。因此,北京已十分嚴肅和極為認真地在思索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以及如何因應所謂的「台獨時間表」(儘管台北一再否認)。
北京高層指出,一九八○年代初期,鄧小平定下對台動武四條件(台獨、聯蘇、外力干涉、內亂)中就已提到台灣內亂的可能性。當時還是國民黨當家作主時代,社會基本穩定,而且二十年來北京也不強調這一點。然而,就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台灣發生內亂的可能性卻在深化,尤以此次大選所暴露的政治危機為最。故有人說還是老鄧高瞻遠矚。
現在,北京研判未來兩岸關係演變的依據,不是僅憑選後台灣政局的因素,還要加上和陳水扁過招的四年經驗,以及陳在競選時的言論主張(尤以公投最為關鍵)。個人於選後到大陸走了一趟,憑政治嗅覺和以往經驗,實在看不出兩岸關係在可預見未來可以有樂觀的期待。
更令人憂心的是一些向來較為溫和的人士似乎也失去耐心,強調在民族大義立場上沒有和稀泥的餘地。同時也指出胡錦濤是正確的,因為胡曾說過台海的未來是戰爭或和平,是由台灣人民自己選擇。在這種狀況之下,兩岸關係將朝向不利和平穩定目標前進,極有可能出現下列現象,令我們不能不加以關注。
第一,孤立陳水扁:即在兩岸關係上從「不給陳水扁加分」思維,轉變為「想辦法讓陳水扁失分」之作為。北京料將利用選舉爭議和公投風波在國內外全面打壓陳的形象、信用以及正當性。對其提出的「一個和平原則、四大議題」之訴求,暫時採取「不信、不理、不碰」態度,使兩岸官方關係僵持如故。北京立場相當堅持,即拒絕「一中原則」就無兩岸對話,否認「九二共識」就沒兩會交流。
第二,外交加壓:即為了「圍陳阻獨」,將進一步壓縮台北的國際政治空間,從邦交國到國際組織將有更激烈的鬥爭,也就是說要用「擊破外交」對抗「烽火外交」。過去北京曾有透過兩岸談判給予台北較為寬廣的國際空間之想法,目前看來已不可能。北京涉台人士指出,民進黨提出年底立委選舉時要辦「WHO公投」和「聯合國公投」,二○○六年又要「制憲公投」,北京不可能坐著挨打,必須有實際行動以對應。
第三,經濟調控:即利用經濟因素作為對台政策的重要槓桿,兩岸不對等經貿往來或將被修正。北京認為兩岸經濟力量對比正朝向對大陸有利,例如全面三通對台灣的需要性就大於大陸,因而北京不須主動。另外,在「關鍵時刻」,北京不排除要求外商和台商作政治表態,要其在台灣和大陸市場間作選擇。北京就有學者主張運用「六四事件」後美國對付中國的制裁手段來應付台獨。
第四,軍事備戰:即為因應台獨可能性增高,必須強化「武力統一」的軍事演練,增擴國防預算,發表國防白皮書,向國際宣布係作為因應台海戰爭之用而非威脅他國。軍方已有人提出是否有必要恢復「福州軍區」之設置,也有人主張美國既可軍售台灣,北京就可在東南沿海部署更多的彈道飛彈。最令人關注的是,軍隊已有可以不辦二○○八年奧運的聲音出現。
第五,塞浦路斯化現象:意即民進黨政府若進一步「去中國化」,造成族群嚴重衝突,形成政治、社會、文化等歧視狀態,北京很難不採取動作。一九七○年代中,塞浦路斯占多數的希臘裔和占少數的土耳其裔衝突不斷,最後迫使土耳其出兵保護土裔塞人,並駐軍迄今。北京涉台高層表示,自李登輝執政以來,台灣內部族群矛盾益趨嚴重,並將問題都往大陸身上推,還製造「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意識,已到難以容忍地步。北京一般看法係:美國尋求獨立,但美國人從來不否認是盎格魯撒克遜族英國人後代,然台獨卻否認是中華民族中國人的後代,並要和中國對抗,這是最嚴重的危機所在。
事實上,為了兩岸真正和平,以及未來共同的進步與發展,我們並不願意看到上述現象發展成真。所以,兩岸當局還是應做「遠離戰爭、擁抱和解」之實事,不要讓兩岸人民生活在戰禍的陰影之下。
資料來源:2004.04.23 中國時報
圖 片 :The Age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19761219/3/1237970589/20040424031441/
台長意見:
戰爭發生往往來自於對情勢誤判,勇敢的台灣人在戰爭威脅下卻遠不如美國政府緊張,遠離戰禍的政治智慧在誰手上?是人民還是執政者?
台灣總統選舉結果大出北京意料之外,倒不是說泛藍沒能取勝,而是陳水扁在相當的選舉爭議中只多出三萬票不到,導致選後台灣政局出現少有的混沌不安情勢。目前,北京「假定」陳水扁已經在法律上取得當選資格。因此,北京已十分嚴肅和極為認真地在思索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以及如何因應所謂的「台獨時間表」(儘管台北一再否認)。
北京高層指出,一九八○年代初期,鄧小平定下對台動武四條件(台獨、聯蘇、外力干涉、內亂)中就已提到台灣內亂的可能性。當時還是國民黨當家作主時代,社會基本穩定,而且二十年來北京也不強調這一點。然而,就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台灣發生內亂的可能性卻在深化,尤以此次大選所暴露的政治危機為最。故有人說還是老鄧高瞻遠矚。
現在,北京研判未來兩岸關係演變的依據,不是僅憑選後台灣政局的因素,還要加上和陳水扁過招的四年經驗,以及陳在競選時的言論主張(尤以公投最為關鍵)。個人於選後到大陸走了一趟,憑政治嗅覺和以往經驗,實在看不出兩岸關係在可預見未來可以有樂觀的期待。
更令人憂心的是一些向來較為溫和的人士似乎也失去耐心,強調在民族大義立場上沒有和稀泥的餘地。同時也指出胡錦濤是正確的,因為胡曾說過台海的未來是戰爭或和平,是由台灣人民自己選擇。在這種狀況之下,兩岸關係將朝向不利和平穩定目標前進,極有可能出現下列現象,令我們不能不加以關注。
第一,孤立陳水扁:即在兩岸關係上從「不給陳水扁加分」思維,轉變為「想辦法讓陳水扁失分」之作為。北京料將利用選舉爭議和公投風波在國內外全面打壓陳的形象、信用以及正當性。對其提出的「一個和平原則、四大議題」之訴求,暫時採取「不信、不理、不碰」態度,使兩岸官方關係僵持如故。北京立場相當堅持,即拒絕「一中原則」就無兩岸對話,否認「九二共識」就沒兩會交流。
第二,外交加壓:即為了「圍陳阻獨」,將進一步壓縮台北的國際政治空間,從邦交國到國際組織將有更激烈的鬥爭,也就是說要用「擊破外交」對抗「烽火外交」。過去北京曾有透過兩岸談判給予台北較為寬廣的國際空間之想法,目前看來已不可能。北京涉台人士指出,民進黨提出年底立委選舉時要辦「WHO公投」和「聯合國公投」,二○○六年又要「制憲公投」,北京不可能坐著挨打,必須有實際行動以對應。
第三,經濟調控:即利用經濟因素作為對台政策的重要槓桿,兩岸不對等經貿往來或將被修正。北京認為兩岸經濟力量對比正朝向對大陸有利,例如全面三通對台灣的需要性就大於大陸,因而北京不須主動。另外,在「關鍵時刻」,北京不排除要求外商和台商作政治表態,要其在台灣和大陸市場間作選擇。北京就有學者主張運用「六四事件」後美國對付中國的制裁手段來應付台獨。
第四,軍事備戰:即為因應台獨可能性增高,必須強化「武力統一」的軍事演練,增擴國防預算,發表國防白皮書,向國際宣布係作為因應台海戰爭之用而非威脅他國。軍方已有人提出是否有必要恢復「福州軍區」之設置,也有人主張美國既可軍售台灣,北京就可在東南沿海部署更多的彈道飛彈。最令人關注的是,軍隊已有可以不辦二○○八年奧運的聲音出現。
第五,塞浦路斯化現象:意即民進黨政府若進一步「去中國化」,造成族群嚴重衝突,形成政治、社會、文化等歧視狀態,北京很難不採取動作。一九七○年代中,塞浦路斯占多數的希臘裔和占少數的土耳其裔衝突不斷,最後迫使土耳其出兵保護土裔塞人,並駐軍迄今。北京涉台高層表示,自李登輝執政以來,台灣內部族群矛盾益趨嚴重,並將問題都往大陸身上推,還製造「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意識,已到難以容忍地步。北京一般看法係:美國尋求獨立,但美國人從來不否認是盎格魯撒克遜族英國人後代,然台獨卻否認是中華民族中國人的後代,並要和中國對抗,這是最嚴重的危機所在。
事實上,為了兩岸真正和平,以及未來共同的進步與發展,我們並不願意看到上述現象發展成真。所以,兩岸當局還是應做「遠離戰爭、擁抱和解」之實事,不要讓兩岸人民生活在戰禍的陰影之下。
資料來源:2004.04.23 中國時報
圖 片 :The Age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19761219/3/1237970589/20040424031441/
台長意見:
戰爭發生往往來自於對情勢誤判,勇敢的台灣人在戰爭威脅下卻遠不如美國政府緊張,遠離戰禍的政治智慧在誰手上?是人民還是執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