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0 13:34:34泰利虎

我的孩子念森小(四十)─體制外的學習路



由於今年的國三學生沒有基本學力測驗可以考,取而代之的是國中會考,會考的意思是:你是個國中生,你會不會,參加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讓從小考到大,就是為了拚高中職聯考、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爸爸媽媽們亂了手腳,會考不會公布參加考試的學生到底考了幾分,第幾名,所以可以填到哪間學校,只告訴你等級是哪一級,你國中三年學了多少東西,這,叫那些從小考到大的爸爸媽媽們是要怎樣決定孩子要填哪個志願呀?!然而這,不就是12年國民教育的基本精神嗎?!每一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都應該被重視、被看見跟被教導,只要他們想學,就應該要協助。

我的孩子們念體制外的學校已經六年多了,老大現在念體制外的中學,必須自己負責任地選擇自己的進度,督促自己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兩個小的念體制外的小學,學習人跟人之間有不同,會有衝突,應該用好的語言跟方式來化解衝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遇到老師出功課,針對功課認真思考那裏面有的知識跟學問,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敏感度,姐姐比較會好好跟人互動,喜歡數學,妹妹比較會照顧自己,照顧別人,有時照顧過頭,被同學覺得在管同學,對於文字非常喜歡,小一就已經有大約三年級的國字認字能力,喜歡寫信給爸媽、朋友,而三個孩子,都在他們自己的學習路上穩步向前。

很多人問,體制外的學習後如果回到體制內會不會不適應?那要看需要適應的是甚麼!若是功課,體制外的學習範圍比體制內多太多,程度上其實有點差距,體制外有點領先喔。若是體制內那套:練習練習再練習,他們比較想要的是如何針對競技疊杯練習練習再練習,而不是功課。若是老師給的壓力,體制外的老師好言好語的相勸,堅持學生應該要自主學習與自我管理,壓力絕對大於體制內,體制內,老師罵完打完,學生會覺得:耶!結束了,我可以做我自己的事了,而體制外,學習,永遠是學習者自己的事。

人與人的相處,老大已經會分辨自己有情緒與沒有情緒之下,跟人的互動是不一樣的,跟爸媽之間如果有氣話飆出來,不需五分鐘,自己會說:抱歉,我不應該那樣說話。反而是我們兩個大人還常常鬧小孩脾氣。老二很開心地思索自己以後要做甚麼:當科學家或者運動選手或者醫生或者回森小教書。老三則是還常常沉浸在跟同學的折衝之中,面對課業學習無礙,但跟人相處,還需要等待。
體制內外是外在區分的,是人為的,是理念的區別的,體制外的學習路很長,就是一輩子,因為學習是花一輩子在做的事,特別是學習成為人,跟如何好好做人的,絕不會有體制內外的區分,這條路長,但走起來,風景特別美麗。

日本藤素 2020-01-12 20:34:20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