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9 19:17:53Taichorus

永遠懷念的音樂菩薩 - 黃友棣教授

永遠懷念的音樂菩薩 - 黃友棣教授

更新日期: 2023.05.20 首頁

「杜鵑花」創作者國寶級音樂大師黃友棣教授病逝

馬總統頒褒揚令:黃大師 大樂必易

 



音樂大師黃 友棣今天舉行追思告別式,總統馬英九與親友們合唱「杜鵑花」,表達對黃友棣最深的思念。
記者李恩慈/攝影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 ……」在「杜鵑花」輕柔的音樂聲中,總統馬英九、樞機主教單國璽與親友人今天上午齊聚高雄縣 圓照寺,用追思會形式送音樂大師黃友棣最後一程。

「他是平凡中屢見不凡的巨人!」馬英九紅著眼眶上台感念黃友 棣生平事蹟,馬英九推崇黃友棣是多產質優的作曲家,並頒發褒揚令,表達對黃友棣「大樂必易」的千古風範無 限追思。

「今天是我六十歲生日,在此時刻送大師最後一程,我感到很榮 幸。」馬英九表示,黃教授長他三十九歲,在抗戰時所做的歌曲,激勵了許多的人;他自己就是從中學時,開始 學唱「杜鵑花」,內心深受感動。

百歲「音樂菩薩」黃友棣追思會,今天上午在高雄圓照寺舉行, 高雄市長陳菊、高雄縣長楊秋興與立委黃昭順等人都前來參加。黃友棣後代親友遵其遺願,骨灰火化後,灑於圓 照寺後方山林,滋養大地,無牽無掛。

黃友棣是於7月4日,病逝高雄榮總。他一生奉行「大樂必易」的 音樂哲學,創作無數樂曲,民眾對「杜鵑花」、「遺忘」等曲子耳熟能詳。大師九年前即預立遺囑,言明所做詞 曲無版稅問題,悉數留與後人傳唱。

祖籍廣東的黃友棣,與中華民國同年,民國76年從香港遷居高雄 ,妻女都久居美國,兩名女兒今天也從國外飛回台灣向父親告別。

黃友棣晚年悠居在圓照寺,暮鼓晨鐘,已將這裡當作「家」,師 父們都是他的「家人」。在高榮療養期間,一直唸著要回家!圓照寺住持敬定尊重大師的心願,讓大師全心奉獻 大地。
 

總統馬英九頒贈揚令 

 高雄縣長楊秋興代表縣府致贈褒揚狀


------------------------------ -------------------------------------------------------

追思黃友棣:音樂界無上瑰寶

2010.07.13 14:50:39  中央社  即時新聞 
(中央社記者陳 守國高雄縣13日電)音樂大師黃友棣追思讚頌會今天在高雄縣鳥松圓照寺舉行。高雄市長陳菊表示,高雄何其有 幸,成為大師晚年定居所在。他的離去,是音樂界的損失;但他的音樂,將永世傳唱。

陳菊表示, 黃友棣76歲時定居高雄,不僅為高雄市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的合唱歌曲,更熱心積極指導在地合唱團隊。高雄何 其有幸因為有他,讓這座陽光城市因為充滿音符更為溫暖、溫馨。他的離去,不僅是音樂界的損失,也讓大家痛 失一位幽默風趣、充滿智慧的長輩;但她相信,黃友棣的音樂,將會永世傳唱、永留人間。

她表示 ,市府今年元月為向黃友棣致敬,舉辦「大樂必易」音樂會及展覽,讓高雄市民深刻認識黃友棣對音樂的執著堅 持與無私奉獻,也讓大家從黃友棣的音樂中,體悟質樸簡約的音樂概念及無疆的文化觀點。

她說, 有黃友棣這樣的音樂創作者,不僅是高雄的福氣,更是國家音樂界的無上瑰寶。未來,高雄市將持續全力推廣黃 友棣的作品,讓數不盡的創作音符,可以永遠流傳。
 

-------------------------------------------------- -----------------------------------

 

「杜鵑花」創作者黃友棣大師病逝

  • 2010-07-04  中國時報  【中廣 新聞/林憲源】

音樂教育家黃友棣大師今天(2010年7月4日)凌晨1點59分病逝於高雄榮民總醫院,享年100歲,黃友棣所創作的「 杜鵑花」「遺忘」等多首知名歌曲至今傳唱不衰,他在遺囑中也表明所有音樂作品提供自由使用,並將骨灰撒在 山上,用作造林的肥料。  

音樂大師黃友棣(1912年~2010年7月4日)病逝於高雄市榮民總醫院,大體移至高雄縣圓照寺入殮。 

黃友棣教授在2009年4月就因為肺積水住院治療,今年2月初,馬英九總統特地到醫院探視,總統還在病榻前唱起黃友棣 所創作的「杜鵑花」,病榻上的黃友棣雖然無法言語,但笑容滿面。 

黃友棣出生於廣東省高要縣,在家排行第六,十一歲首次接觸音樂即能模仿老師彈奏風琴,二十歲決心以音樂作為教育 工具,開始習作樂曲,大學四年內苦練鋼琴及提琴,二十三歲畢業於中山大學教育系,開始其音樂教育生涯,三 十八歲遷居香港,七十六歲自香港移居台灣,定居高雄,一邊作曲,一邊指導高雄市的地方合唱團,並且為台灣 民謠編寫許多組曲。 

黃友棣移居高雄之後,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美的佛曲,對於淨化人心、宣揚佛教有莫大助益。晚年 並在高雄縣圓照寺皈依,定居於圓照寺,及至住院期間,都是由圓照寺照顧。 

黃友棣對音樂的無私與大愛,從其民國90年4月中旬預立的遺囑中可以看出,黃友棣在遺囑中強調:「自其逝世之日起, 其全部音樂作品皆可供人自由印行、演唱、演奏、製片、錄音、錄影、用為背景音樂;皆可出售,全無限制」。 而其個性瀟灑與豁達,遺囑中叮嚀於其辭世後:「不發訃聞、不發我的死亡之消息、也不用通知親友......骨灰 撒在山上......用為造林的肥料」。

黃友棣一生作曲無數,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抗日期間所譜寫的「杜鵑花」,至今已風靡一甲子以上。 黃友棣教授畢生奉獻 樂教,生性豁達,幽默風趣,學生及弟子滿天下,其一生雖遍佈荊棘,然其在音樂上的成就也獲得無數榮冠加頂 ,1983年與林聲翕、韋翰章同獲國家文藝獎頒發「特別貢獻獎」,1984年獲國防部「國軍文藝獎」、1994年獲「 行政院最高文化獎章」、1996年獲高雄市頒贈「音樂傑出人士獎」、1997年獲高雄市文藝獎頒贈「特殊優良文化 貢獻獎」、2000年再獲高雄市文藝獎頒發「終身成就獎」。

-------------------------------------------------- -----------------------------------

杜鵑花凋零 音樂家黃友棣病逝

  • 2010-07-05    呂素麗/高雄報導

 以創作出《杜鵑花》、《遺忘》 聞名的音樂家黃友棣,四日凌晨病逝於高雄榮民總醫院,享壽一百歲,大體隨即移至長期照顧他的高雄縣圓照寺 ,預定十三日舉行告別式。遺體火化後,部分骨灰將依他生前願望,灑在六龜山上樹葬,其餘則安厝在圓照寺。 

 黃友棣三名女兒長住美國,一九 八七年他隻身從香港飛到高雄定居,定居高雄期間,他繼續編曲創作。文化局長史哲說,黃友棣與社區互動頻繁 ,無私奉獻,早已是高雄人了。 

 黃友棣十年前曾預立遺囑,表明 「在我辭世之後,不發訃聞,不發我的死亡消息,也不用通知親友…,請將我的骨灰撒在山上…」 他也說,「全部音樂作品皆可供人自由印行」。黃友棣遺囑委由他的學生、高雄市信義國小校長鄭光輝及海青工商退休老師李子韶、友人陳麗枝三人全權處理,對人生展現了大度與豁達。 

 黃友棣於一九一二年出生於廣東 省高要縣,廿三歲畢業於中山大學教育系,開始他的音樂教育生涯。卅七歲遷居香港,七十六歲自香港移居高雄 ,仍不中斷創作,一邊作曲,一邊指導高雄市的地方合唱團,並為台灣民謠編寫許多組曲。 

 他的創作量豐富,像是經典歌曲 《杜鵑花》:「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大家耳熟能詳。 去年十二月高雄市文化局為了向音樂大師黃友棣致敬,舉辦「大樂必易 黃友棣」展,並請在地的高雄室內合唱團 錄製黃友棣教授專輯。 

 黃友棣定居高雄後,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創作許多優美佛曲。晚年他在圓照寺皈依,與圓照寺住持敬定法師結緣很深,十年來一直住在圓照寺 。 

 去年四月黃友棣因肺積水住院高雄榮總,又因腎衰竭,每周洗腎三天。他在住院期間病情穩定,雖因氣切無法言語,神志仍十分清醒,住院期間都由圓照寺安排志工師姐隨身照顧。 

 鄭光輝說,黃友棣前天洗腎時狀況還不錯,半夜十二點多還抽痰,昨天凌晨一點多護士幫他量血壓卻量不到,確定是一點五十九分往生。他也說 ,黃友棣一年多來住院備受折磨,曾交代危急時不要急救,醫師拔管後,黃友棣走得很安詳、面帶微笑。 

 黃友棣遺體於清晨六點多移往圓照寺,晚上入殮,他往生後,法師及友人誦佛號不間斷,靈堂設在圓照寺,並已通知他三個女兒。圓照寺玄慧法 師說,雖然黃友棣生前希望骨灰灑在山上,但大家不捨,因此,僅一小部分於六龜山上樹葬,其他則安厝圓照寺 。



原來黃友棣的代表作「杜鵑花」,
背後還有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從小我們就耳濡目染也學會唱的“杜鵑花”這首歌、尤其是在陽明山、北投一帶的杜鵑花在春天勝開時十分強眼、有分紅、白、粉紅色三種顏色。等長大了才又聽說「杜鵑花」代表著「悲傷」尤其是白色的杜鵑花、但我從來沒有想去問它為什麼?後來又聽到 杜鵑花的生命力非常的強、也非常的容易種植它、不須澆水也不須施肥、只要種下它自已就會成長。

以下轉載作者 左化鵬 寫的「杜鵑花的哀與愁」、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杜鵑花悲傷的故事吧!

我走在後山的產業道路上,山坡上開滿了雪白的艷紅的杜鵑花,我想起了兒時學得的一首抗戰名曲「杜鵑花」,邊走邊哼唱。

「哥哥 ! 你打勝仗回來,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

這是「杜鵑花」歌詞中的一小段。「哥哥」,指的是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的一名學生,村家小姑娘是他家鄉的戀人。

從小我們就耳濡目染也學會唱的“杜鵑花”這首歌、尤其是在陽明山、北投一帶的杜鵑花在春天勝開時十分強眼、有分紅、白、粉紅色三種顏色。等長大了才又聽說「杜鵑花」代表著「悲傷」尤其是白色的杜鵑花、但我從來沒有想去問它為什麼?後來又聽到 杜鵑花的生命力非常的強、也非常的容易種植它、不須澆水也不須施肥、只要種下它自已就會成長。

以下轉載作者 左化鵬 寫的「杜鵑花的哀與愁」、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杜鵑花悲傷的故事吧!

我走在後山的產業道路上,山坡上開滿了雪白的艷紅的杜鵑花,我想起了兒時學得的一首抗戰名曲「杜鵑花」,邊走邊哼唱。

「哥哥 ! 你打勝仗回來,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

這是「杜鵑花」歌詞中的一小段。「哥哥」,指的是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的一名學生,村家小姑娘是他家鄉的戀人。

一九四O年的三月,這名大學生投筆從戎,參加波瀾壯闊的抗戰軍旅。當時,正是杜鵑花開時節。日寇侵華,烽火連天中,他的同窗方健鵬(筆名蕪軍),感時花濺淚,藉由杜鵑花 ,寫下了這首大時代小兒女的心聲,寄給了正在廣州任教的黃友棣。

時年二十九歲的黃友棣,將它譜成曲,在廣州曲江大會堂發表。歌曲不同一般慷慨激昂的愛國歌曲,明快中帶有一絲絲憂傷,旋律優美,極易傳唱。

很快的由大後方的廣東,傳唱到廣西,到雲南,到四川,到大江南北,到全國各地。激勵了多少人心, 鼓舞了多少士氣。

台灣的小學生,也都能琅琅上口。「杜鵑花」這首歌,成了我們這一時代的人共同的記憶。

古來征戰幾人回。八年抗戰終於勝利了。歌詞中的「哥哥」,卻再也沒有回到故鄉,再也未能見到魂縈夢牽的杜鵑花。只留下戀人,日日夜夜癡癡的想望。「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方健鵬在歌曲發表後的隔年,在廣西一條小溪,見到一名學童在水中載浮載沈,他見義勇為,躍入溪中救溺,不幸慘遭滅頂。

長溝流月去無聲,兩名哲學系的高才生,一文一武,就像劃過天際的兩顆耀眼流星,一剎那,在長夜中殞落。

黃友棣,大陸淪陷後,先避難香港,後輾轉來到高雄落腳,他一生不知創作了多少首膾炙人口的作品。曲曲人們都耳熟能詳。距「杜鵑花」發表的一甲子後,輔仁大學頒發給他名譽藝術博士,表彰他一生作曲的成就,他七年前病逝,享壽九十八歲。

杜鵑花

蕪軍作詞   黃友棣譜曲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 ! 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

去年,村家小姑娘,走到山坡上,和情郎唱支山歌,摘枝杜鵑花,插在頭髮上。今年,村家小姑娘,走向小溪畔,杜鵑花謝了又開呀!記起了戰場上的情郎。

摘下一枝鮮紅的杜鵑,遙向著鋒火的天邊 ,哥哥 ! 你打勝仗回來,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的頭髮上。

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 ! 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啊 ! 啊 !


rosydam 2024-03-25 15:39:09

The developers of http://slithergame.io value player feedback and actively listen to the community's suggestions and ideas. Your input helps shape the future of the game, ensuring a better experience for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