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LIVE-2013鹽分地帶文化生活圈鹽鄉藝文饗宴系列活動
【千秋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的「CITY LIVE-2013鹽分地帶文化生活圈」鹽鄉藝文饗宴系列活動「〈人‧土地‧歌〉─來自鹽分地帶的心跳與韻律」音樂會,週日下午於蕭壠文化園區A10前廣場熱鬧登場。音樂會詩歌創作源於在地,吸引全場觀眾共鳴。
「詩歌」能夠表現一個地域的風土民情,本次音樂會以「人和土地」作為發想,以在地最常用的語言-閩南語,唱出來自鹽分地帶的詩歌,由歌手紀淑玲將以臺語演唱出鹽分地帶文學
文學家白聆是北門區三寮灣人,獲獎無數,除曾獲行政院文建會新詩類文薈獎,並曾以《打鑼兼槓鼓》專輯獲得新聞局第15屆傳統暨藝術類金曲獎,2008年「翠儒園、感恩、愛」全國徵詩首獎、2009年首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2010年南瀛文化深耕貢獻獎等。歌手紀淑玲則為巧宛然掌中劇團老師,出版過創作專輯包括1996《鵝尾山的眠夢》、2013《鈴鈃仔花》,並曾應邀金枝演社《祭特洛伊》歌唱及巡迴演出。三位伴奏者中,潘憶蘅目前擔任臺中藝術家合唱團聲訓老師;黃培育曾獲多項音樂創作獎,並參與多部電影音樂編曲及演奏;孔仁欣現為新北市三多國中音樂教師,時常參與樂團及室內樂的演出。
本日表演曲目包括〈八田與一讚頌歌〉、〈鉸紙鉸虼蠽〉、〈三月斑芝〉、〈撓杯之歌〉、〈鹽地明信片〉、〈月娘的故事〉等,白聆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方言,化為趣意橫生的詩詞,讓許多人驚訝於臺語的美麗與趣味。其中〈八田與一讚頌歌〉是應日人之邀,將原曲填入臺語歌詞,後由紀淑玲重新作曲詮釋,唱出烏山頭水庫建造的艱苦過程。〈鉸紙鉸虼蠽〉這首乍視詰屈聱牙的歌曲,其實轉換成臺語後,「虼蠽」就是蟑螂,相當具有臺語順口溜的趣味。而〈三月斑芝〉則用了短短的四句歌詞,唱出鹽分地帶木棉盛開的風景。〈鈴鈃仔花〉一曲出自紀淑玲《鈴鈃仔花》創作專輯,由紀淑玲作詞作曲,吳念真導演曾說:「母語這般幽雅自然地吐露,於是歌也成了詩。」以悠揚甜美的嗓音,紀淑玲讓臺語音樂有了不一樣的呈現;其他如〈撓杯之歌〉、〈鹽地明信片〉、〈月娘的故事〉等演出曲目,也都是一時之選,饒富音樂性及語言趣味。
本日音樂會後白聆、紀淑玲等演出音樂人也為民眾舉行簽名會,許多市民朋友都趁假日闔家來到蕭壠文化園區欣賞精彩動人的在地創作歌曲,體會鹽分地帶心跳與韻律,歡度溫柔清新的午後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