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鹽紀念碑謝土及揭碑典禮
【千秋報】 鹽埕位於臺南市南區,俗稱「瀨口」。明鄭時期,參軍陳永華於明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修築坵埕,重建「瀨口鹽場」,以供應民需,開徵鹽稅,開啟臺灣製鹽先驅,堪稱為『台灣第一鹽』。
鹽埕天后宮建於清乾隆23年(西元1758年)之前由地當居民共同創建,守護此『台灣第一鹽』至今已有近260年之歷史。今逢102年天上聖母聖誕萬壽,並於102年國曆
台灣第一鹽紀念碑及揭碑典禮於本(102)年
觀光旅遊局陳俊安局長表示,早期鹽埕之鹽產,係由古稱帆港頭之港道,運至安平港外,裝輪外銷或運至安平再製加工,直至安平工業區興起,製鹽產業遂逐漸沒落,如今鹽埕地區雖陸續開發成工商業區,惟鹽埕之風華興衰及製鹽之歷史記憶,仍深植於民心。爰為傳承鹽埕先民積極奮鬥之精神,彰顯在地歷史及文化資產之風格特色,繼而推廣發展地方人文風采之觀光產業,俾使融合地方文史與產業、信仰之文化,得深化民心,特立此碑。
南區鹽埕老街區係台灣發展鹽業之重要歷史場域,歡迎參考此建議行程來場午後散步微旅行及品嘗當地風味小吃!
建議路線規劃
臺灣第一鹽紀念碑---鹽埕天后宮---日新里里長宅劍牆---日治時期民宅---北極殿---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沿鹽埕路品嘗小吃---返回鹽埕天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