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腦外傷 氣血調和療效彰 ~奇美醫院提醒把握腦外傷後最初三個月的針灸治療黃金期
中醫部總醫師唐偉誠親自示範針灸治療
【千秋報 】 統一編號:26433832稅籍編號:703350591根據衛生署統計,自2009年至2011年期間,事故傷害皆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六位,其中2009年的資料,「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以下簡稱「腦外傷」)佔所有外傷的12.5%,並導致55%的病人死亡。
近年來神經外科學在重症照護的進展,雖然提高許多病情危重病人的存活率,但致殘率仍居高不下,病人後續的家人照護及自身永久的殘疾都為家庭帶來沈重精神和經濟的雙重負擔,也消耗大量社會資源,所以如何讓創傷性腦損傷病人的病情改善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
針對「創傷性腦損傷」的病情改善,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唐偉誠認為除了中藥可輔助治療外,針灸治療亦是廣為民眾接受的治療方式。就中醫學理上而言,針灸治療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與調和陰陽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則證實針灸治療能啟動腦幹-網狀系統的功能,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讓處於抑制狀態的腦細胞重新甦醒,並可緩解腦部血管痙攣,改善損傷部位的血流量及氧合血紅蛋白飽和度,促進側支循環的有效建立,從而減輕腦水腫和避免顱內壓升高;此外,針灸亦可加強西藥降顱內壓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及其連鎖反應的發生。
針灸介入治療的時間而言,由於前三個月內腦部功能恢復的速度最快,早期針灸治療可加速腦部建立側支循環,促進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或代償,充分發揮腦的可塑性;但要抓住適當的時機,在生命徵象尚未穩定時介入治療,須謹慎選取施針的穴位數目及行針手法;過遲介入則易錯過針灸治療的黃金期,影響腦部功能恢復的成效。
「創傷性腦損傷」是指頭部在外力嚴重撞擊下,造成顱骨骨折、腦挫裂傷或顱內血腫,繼而發生腦缺血、腦缺氧等腦部組織損害的病理變化,大多是由於運動中的頭部急速停止(如:車禍撞擊、身體墜下時頭部著地等),導致腦部組織承受剪力作用、腦脊髓液的衝擊或腦部組織碰撞顱骨內表面粗糙的骨質結構等損傷,嚴重者可造成永久性殘疾(如:認知缺陷、運動功能缺陷、知覺障礙、語言構音障礙、性情改變、社交困難、生理調節紊亂、外傷性癲癇症等),甚至長期昏迷或死亡。
影響腦外傷療效的主要原因是「繼發性腦損傷」,包括顱內血腫、彌漫性腦腫脹和腦水腫等。目前的治療原則主要是維持大腦血液的灌流壓力、顱內壓監測以避免顱內高壓、適當的輸液營養和鎮靜、預防性抗癲癇藥物使用等;若病情需要,則必須進行開顱術或減壓性顱骨切除術。
在病人生命徵象穩定後,即出院進行後續的復健治療。由於腦部缺血是最主要影響腦外傷預後的因素,因此改善腦部血流是治療成功的關鍵,也是減輕腦水腫和顱內高壓的重要目標,而「腦外傷後綜合症」是顱腦損傷最常見的一種後遺症。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15~30%的腦外傷病人會出現創傷後症狀,以頭痛(46%)、頭暈(14%)、健忘(13%)和虛弱(10%)等最常見,這些症狀通常會隨時間逐漸改善,其中頭痛及健忘則與腦器質損傷有關,其症狀反覆發作常為病人的生活作息帶來困擾。
「腦外傷後綜合症」屬於中醫腦病範圍的「外傷性腦病」,急性期因腦外傷所致意識障礙,屬於「神昏」、「昏厥」、「譫妄」等範疇,是臨床的危急重症;出院後出現的諸多病症則屬於中醫「頭痛」、「眩暈」、「健忘」、「偏癱」、「面癱」、「失語」、「驚悸」、「失眠」等傷科內證的範疇。
中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腦既為「元神之府」,又為「髓海」,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注於此,但腦外傷後腦絡破裂、血溢脈外,致氣閉壅塞積而成瘀;若瘀血阻滯脈絡,造成腦失所養、氣血逆亂,進一步影響五臟六腑的正常功能而發生頭痛、眩暈、健忘、失眠等「外傷性腦病」;若瘀血阻滯清竅而清氣不升、濁氣不降,體內氣血升降失司造成元神受擾、腦髓失養,將導致病人傷後意識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