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2 09:56:07蔡本文

銀髮族多重慢性疾病及家人照護技巧瓶頸

千秋報【蔡本文/報導】統一編號:26433832 稅籍編號:70335059188歲的師姓榮民伯伯(化名)第一次到老年醫學門診時,不良於行而由女兒推輪椅陪同前來,放在大腿上的雙手明顯顫抖、鴨舌帽下的臉孔透露不安的情緒,女兒表示爸爸長期在精神科、神經科、泌尿科、胃腸科等多科看診,近幾個月來生活功能表現持續下降,走路常跌倒甚至開始無法走路、失眠、易躁動甚至連吃飯與個人清潔都有問題。

 

評估老先生的過程中,只聽見他不斷以含糊不清的聲音說『我好痛』、『乾脆死一死』,女兒也證實父親有輕生的意圖與行動,最後個案甚至不耐我與女兒討論治療方向與照顧目標的時間較長,表示『不要看了,看了沒有用』,催促著女兒帶他回家。綜觀此位老先生原有疾病包括攝護腺癌、巴金森氏症合併輕度失智、高血壓及消化性潰瘍等,經過『周全性老年評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發現各層面問題包括癌症及巴金森氏症相關的疼痛、憂鬱、失眠、便秘與尿失禁,智能退化引起行為精神症狀,營養失調,家人的照護壓力與知識技巧上的瓶頸,輔具使用及居住無障礙環境的有待提升等『複雜的照護需求(Complex Care Need)』。當時在尊重個案不想住院的自主意願及考量個案行動能力難以頻繁往返門診的狀況下,與個案及家屬溝通後,安排以症狀控制、改善活動功能與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的居家訪視。

 

台灣,究竟接受老年醫學的服務有什麼益處或必要?其實關鍵就在於

一、老年醫學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由多專業領域的團隊,針對不同個案的狀況,量身訂作共同的『治療目標』(Treatment/Care Goal Setting),而且在確定共同目標之後各專業人員才分工提供服務,不會造成多頭馬車各自為政的情形例如:吞嚥功能退化、疾病信念等問題造成吃不下那麼多藥、多科看診、多重藥物甚至重複用藥時,藥師可評估藥物交互作用;心理師評估疾病信念、心理動機需求;復健治療師訓練吞嚥功能;醫師思考如何減少不必要用藥並整合照護目標。

特定器官為焦點的疾病程度,如心血管阻塞程度、糖尿病的血糖與尿蛋白高低等,但我們更在意老人家整體的功能表現與生活品質。個別器官疾病的控制不代表一個人整體的健康狀態,老人的健康照護需要從身體、心理、功能、社會支持網絡、生活環境、甚至是自我價值與靈性等面向評估、處理,才能到治療照護的效。例如:一個獨居行動功能不良的老人,每天有十幾顆心血管及新陳代謝的藥在吃,但其實對他的健康影響最大的是三餐不濟、營養不良,我們反而會先積極地處理居家送餐等照護的服務。

 

奇美醫學中心於民國996月正式成立老年醫學科,由首位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蔡岡廷開始提供完整門診、住院及出院長期照護服務,近一年內更有三位接受過完整訓練的老年醫學專科醫師加入陣容,包括專長失智症長期照護與安寧緩和醫學的陳炳仁醫師、專長神經醫學的沈秀祝醫師、以及專長感染症的翁子傑醫師,除了增加團隊專業的多元性外,也提升了臨床服務的能量。(101)8月更申請成為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訓練醫院,開始招收有心投入此一領域的後進醫師參與學習的行列。未來老年醫學團隊將致力於在服務、教學與研究上更進一步的結合深化,也將與南部鄉親一起實踐醫療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目標,協助銀髮族成功老化,逆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