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5 19:04:57蔡本文

血糖控制宜平穩 過低過高都不行 ~糖尿病患者更需定期檢測




主講者嚴逢杰醫師及其講題.jpg




千秋新聞【記者蔡本文/台南報導】
糖尿病,是指新陳代謝發生問題,導致血糖升高的一個疾病。由於經濟繁榮與社會生活型態的改變,飲食增加與運動量的減少,使得我們的身體長期處於營養過剩的負擔下,漸漸的發展成糖尿病;根據國際糖尿病基金會估計,全球糖尿病的人數以驚人的速度增加當中,台灣更不例外。
國衛院研究發現,台灣男性糖尿病盛行率連年激增,尤其以65歲以上男性最為嚴重,近15年間的調查顯示,盛行率由13.1%一路飆升到28.5%,幾乎每4個65歲以上男性,便有1人罹患糖尿病。而全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已達9.2%,幾乎每10人就有1人糖尿病上身。因此,我們對於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必須要非常的高度重視。
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可能會口乾、容易肚子餓、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手麻腳麻、眼睛模糊、身體虛弱等症狀,但大部分這些症狀都不會很明顯。
由於症狀不明顯,所以糖尿病變身成一個隱形的殺手,久而不自覺;長久下來,整個心血管就會受到影響,所以,腦中風、心肌梗塞或洗腎等的機會就會大大的增加。這也是我們要好好控制血糖最主要的原因。
糖尿病控制好壞的指標,主要有分餐前空腹血糖、餐後兩小時血糖與糖化血色素。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的建議,糖化血色素建議控制在7.0%以下,餐前空腹血糖控制在70~130mg/dl之間,餐後第二小時血糖控制在180mg/dl以下。
如果可以達到上述的標準,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就會大大的降低。我們只要在家中自我監測血糖與在醫院抽血檢驗,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血糖是否控制好壞;然而,是不是落在這樣的標準內,就代表控制的非常好呢?美國與歐洲糖尿病學會建議,每個人控制糖尿病的標準都要因人而異。
奇美醫學中心新陳代謝內科主治醫師嚴逢杰指出,年輕或壯年人的標準就要更嚴格,糖化血色素要控制在6.5%或甚至6.0%以下,而年老者或自我照顧能力不佳的病人,標準就要稍微寬鬆。每個人的高矮胖瘦不同,飲食習慣不同,用藥種類也不同,醫師必須為每個病人設定理想的控制標準。
另外,嚴逢杰醫師也提到,許多糖尿病病人覺得自己有規則的服用藥物,就是有把糖尿病控制住了,這是個錯誤的觀念。有些病人,藥物的效果不佳而一直沒做調整,結果血糖還是長期控制不良。
而有些病人,藥物的效果太強,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總是吃不飽、很容易肚子餓、全身冒汗、無力的症狀,這時候就要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與飲食狀況再做藥物的調整。嚴醫師說:盡量以最少最適合的用藥,配合標準的飲食控制與適當運動,讓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