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2 23:06:46蔡本文

不可輕忽的子宮肌瘤 --- 巨大肌瘤陰道脫出之案例

千秋新聞【記者蔡本文/台南報導】一名 49 歲更年期婦女,半年前就有陰道異常出血,偶有腹脹不適,以為是更年期不正常出血,不以為意。日前洗澡一半時,突然出現劇痛且大量陰道出血,一大塊腫瘤由陰道脫出。由於腫瘤的牽拉使子宮輕度內翻,且血液供應不足使瘤表面出血壞死,引起持績性出血、貧血、及疼痛。

    腹部磁振造影檢查顯示,腫瘤占據子宮且從子宮體延伸出來,經陰道到體外,在下體懸垂一超過 20 公分的腫瘤,且兩側卵巢也有不同質的腫瘤。臨床診斷為蒂連黏膜下子宮頸肌瘤及兩側卵巢囊腫。

經輸血後接受子宮全切除手術及兩側卵巢囊腫切除手術,手術中除了子宮肌瘤外,也發現兩側卵巢囊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巧克力囊腫,且也侵犯子宮形成腺肌瘤及嚴重腸沾粘。病理組織學報告為子宮頸肌瘤、腺肌瘤、及兩側子宮內膜異位瘤。所幸的是,術後兩側卵巢仍能保留,經門診追蹤沒有造成大小腸的損傷且卵巢仍保有荷爾蒙。

黏膜下子宮肌瘤開始時,生長在子宮肌層內側靠近子宮腔,因子宮腔內壓力相對比肌層低,肌瘤長大時逐漸突出往子宮腔生長,隨肌瘤長大,包裹的肌層變薄到僅留下內膜覆蓋。此種肌瘤如果長在子宮頸內口處或子宮體,則可能整個肌瘤突出於宮腔中,僅以莖蒂與子宮相連,形成蒂連黏膜下肌瘤。此類蒂瘤在子宮腔或因子宮收縮如或因重力關係,逐漸外移,最終莖蒂拉長,逐漸被推擠出宮腔外口或陰道口。例如此病患的蒂連黏膜下肌瘤原本可能已經被排擠到宮頸,但因突然的宮收縮或腹部用力,而從陰道脫出肌瘤。

子宮肌瘤是子宮最常見的腫瘤。在生殖年齡最少有 20% 的發生率,在 40 歲以上最少有40% 以上的發生率,而不孕症的女性當中有 27% 的婦女患有子宮肌瘤。依子宮肌層關係分類主要分成漿膜下肌瘤、肌層肌瘤、及黏膜下肌瘤。依位置又可分出子宮頸肌瘤,依是否有蒂連又可分出蒂連漿膜下肌瘤及蒂連黏膜下肌瘤。常見子宮肌瘤的症狀有異常子宮出血、經血過多、頻尿、到從壓漲痛到經痛不等的疼痛。其他可能因為肌瘤血管栓塞、或肌瘤退化變性、或肌瘤從子宮頸脫出則會引起急性疼痛。而壓迫到膀胱則會頻尿,壓迫直腸則可能長期便秘,較大的肌瘤甚至可能引起輸尿管的部分阻塞。但事實上少於 50% 子宮肌瘤會症狀,最常見要手術的原因乃是經血過多。不孕症當然也是子宮肌瘤的症狀之一。

黏膜下肌瘤約佔約佔全部子宮肌瘤的 5%,雖不如肌層肌瘤的 70% 及漿膜下肌瘤的 20% 常見,但臨床症狀常常較為明顯。因為肌瘤損傷子宮內膜血管,引起活動性出血及分泌物明顯增加。子宮頸肌瘤更少見,約佔全部子宮肌瘤的 2% ~ 5%,可以是肌層肌瘤而將子宮或膀胱上推,亦可以是黏膜下突入子宮頸管內而形成蒂連子宮頸肌瘤。

Ø      子宮肌瘤的治療

內科治療:有效的是性腺刺激素促進因子(GnRHa)的治療,但只能縮小約 35 ~ 40% 大小,其後會 4 ~ 6 個月後子宮又回復到治療前的大小。

Ø      手術方法

傳統式的剖腹式手術:約 10 公分的傷口,不僅疼痛且不美觀復原又慢。

內視鏡手術:腹腔及子宮腔內視鏡手術

腹腔鏡子宮全切術:不用剖腹開膛的手術,施術於要不要保留子宮之婦女.

腹腔鏡肌瘤切除術:施術於要保留子宮之婦女,如不孕症或要保留生殖能力或保留子宮的婦女。但肌瘤數不能太多,且最大的肌瘤不宜大於 10 公分,且不是黏膜下肌瘤 。

子宮鏡肌瘤切除手術:經子宮頸的陰式手術,適用於黏膜下肌瘤,一般此類肌瘤容易有明顯症狀或不孕症,宜建議治療。

肌瘤電熔術:利用雷射、電燒或冷凍以破壞肌瘤或燒灼並凝固肌瘤血流。缺點為子宮體積縮減較慢,復發之機率不明,且手術後可能陰道長期出血及子宮破裂。

子宮動脈阻斷術:可以內視鏡手術、傳統剖腹式手術、或放射線下動脈栓塞術。肌瘤留下約原來的 50% 大小。約有 12% 失敗率,5% ~ 11% 卵巢栓塞性衰竭,1.0 ~ 1.8% 感染及敗血症。

    總而言之,子宮黏膜下肌瘤容易有症狀,如果患者不要太輕忽,應可及早發現治療,如果合併有明顯症狀時,建議應手術治療。漿膜下肌瘤及肌層肌瘤症狀不一,手術的適應證的考量因素包含:肌瘤的數量、肌瘤的大小、患者的年齡、及呈現的症狀或不孕症等,這些都需要加以評估。至於手術方法的選擇,不論腹腔鏡手術、剖腹手術、或子宮鏡手術及其他輔助性的治療都各有利弊,其選擇需要全方位的綜合判斷。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