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3 01:07:20fish er

我在古巴影展02.12

被放了鴿子的一人古巴影展,感覺還不賴。

《馬達加斯加島》1994年古巴短片搭上六十分鐘的《社區的力量:石油匱乏下的古巴》2006年記錄短片,總共大約兩個小時久的影片播映,再算上映後座談,我總共一個人在咖啡館裡耗上了四個半小時。

《馬達加斯加島》由古巴知名導演Fernando Perez敘述一則關於母女之間、世代間的衝突及摩擦。疲憊並受困於乏味生活中的母親與喜怒無常年輕叛逆的女兒藉由嚮往的馬達加斯加島帶出世代間彼此的不了解。母親也曾經有過夢想,只是在被社會制化的過程中,她忘記了、捨棄了、成熟了,但面對年輕狂妄無知卻擁有偉大夢想的女兒所製造而出的竟是狂怒地咆哮。影片中大量的人物慢動作特寫,背光放大卻模糊的人物面容,充滿導演特有的抒情鏡頭語言,我們會一直成長,在強說愁的年紀無法意會父母的為你好論述,直到某天,我們突然學會成熟,學會捨棄。
很喜歡導演於電影開頭與結束之處顛倒母女觀念手法,母親最後又重拾回年輕的夢想;而女兒則是決定循回正軌規律生活,兩者間的改變究竟為何?難道連人生都是種循環?我到寧願解釋為母親因為女兒再度重拾青春志氣,突然想起曾經讀過的一句話:「教養一個孩子能夠讓自身再次經歷久違的童年以及愁更愁的青春」。

而《社區的力量:石油匱乏下的古巴》記錄短片背景為1990年蘇聯解體,1992年美國對古巴強制禁運,古巴在人為強迫形勢下提早面對能源短缺危機,爾後發展出種種政策以解決人民需求,最有趣且強大的作為則是社區力量。
沒有石油等燃料進口提供古巴國家所需,交通中斷,電力無法適足供給延續影響最大的是糧食短缺,人民基本生活所需甚至呈現嚴重不足現象,據統計1994年間古巴人民平均體重每人降低20磅。美國對古巴禁運政策實行至今,此記錄片為2006年作品,古巴由最慘的際遇之中蛻變成不同面貌,最主要原因則是人民動員力量。首先針對糧食短缺問題實施食物配給制度,避免少部分人壟斷大部分食物,經由國家分配每人每星期基本食物需求量,維持人民穩定存活,接續則為土地分配,由於燃料不足導致農業生產停頓,大型農業機器無法運作,解決之法則是發展有機農業,回歸傳統捨棄化肥與機械作業,利用牛隻耕田,使用有機肥料(例如蚯蚓、動物排泄物),重新翻動土壤使之成為能耕作有用之農地,回歸自然法則,讓大自然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去做違背自然的作法,大量使用空地,所以延續而成的就是社區農園,社區自給自足,糧食不須經長距離運送至各地,減少交通運輸問題,人民間的關係重回至密切相繫年代,古巴用其特有力量讓我們看見熱情有希望的一面。
人類社會是可能回歸至與自然平衡生活。
能源短缺危機逐漸被各國家重視,有限的石油不斷開採,終有消失的一天,而古巴卻因人為政治因素被短時間強迫處理此等危機,我於片中感受到對於自然的尊重,對於人類未來美好的可能藍圖,或許這樣的方式是社會主義架構下的古巴才有辦法徹底執行,但至少我們藉由這部影片看見真正的一種可能。

映後座談討論了許多關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辯論,也聊了有關親子兩代間可能面臨的衝突,電影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快速認識截然不同社會論點、文化背景的通道,與許多有趣的人們對談是另一收穫,策展人與推動社運活動的朋友還有許多不同背景的人們陪我一同度過如此有趣的夜晚,當咖啡館內開始流洩古巴音樂時,我的心很滿足。



2009.02.05-03.19古巴影展,豆皮文藝咖啡館。


ps:圖取自《社區的力量:石油匱乏下的古巴》影中片段

上一篇:波多西行旅

下一篇:我在古巴影展02.19

kuan 2009-02-14 18:29:37

那麼,你願意讓大家連結過來,一起嚇一跳嗎?
我們自己發聲,自己做媒體,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所見....

如果可以,我會貼在討論平台和影展訊息更新的網誌上 :)

版主回應
我當然不介意,只是擔心如此拙劣的文字是否能嚇別人一跳,或者是另一種形式的「嚇」一跳?
呵.....。
2009-02-15 01:27:33
kuan 2009-02-13 22:03:22

hi
fisher,你寫了好大一篇阿,真棒。而且,沒想到你竟然也看了捷克的蘑菇湯,大飯店...我很喜歡那三部,尤其&quot捷克有間大飯店&quot

下週再一起來療喔~

版主回應
坦白說看見你的留言著實嚇了好大一跳,不過的確很開心在古巴影展裡認識了你們。

捷克電影及文學的確荒誕又吸引人,不同於東方思考邏輯的風格詫異地令人心神嚮往,高雄電影節也有其他很不錯的電影,下次的確可以好好聊聊。
我會繼續支持古巴影展,也感謝你辛苦的推行策展。
2009-02-14 00: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