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0 02:02:46尚未設定

劇本導讀-中央車站

10.30.2003

  這一次劇本導讀課,史東播放電影《中央車站》給我們欣賞,並要求我們在觀賞後寫下一篇心得報告,故事的內容在講述一位在車站中替人寫信的女子朵拉和小男孩約書亞之間的情感。

  在看完整齣影片以後,我覺得這部片子取名為《中央車站》,似有隱喻的意味,中央車站不只是單純的代表該車站的名稱,更表示它是一個中繼站,連接這端與那端。朵拉在車站中替人寫信,將人們欲傳達的訊息化為文字,她無疑是人們的中央車站,連繫著人與人,心與心;然而她卻並未盡到自己做為「中央車站」的責任,使得許多信件在她手上停滯,無法將其情感傳達到他們想傳達的遠方。一直到約書亞的母親發生意外,連串的波折將她和約書亞緊緊扣在一起,而「中央車站」才開始產生作用,企圖將約書亞和他的父親耶穌聯繫。

  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朵拉與約書亞之間的情誼,由狐疑、防範到親近和信任,那種感情是比真正的親人更親密的,相較於約書亞那素未謀面的父親,朵拉和他豈不是更密不可分?誰都想要有一個家,一個可以依靠的避風港,但這個家並不一定具有一個形體,朋友之間、同學之間,甚至像朵拉與約書亞這樣的關係,無形中都是一個家。回家,回家,這兩個字背後追尋的也許竟只是一個圖騰一個意象罷了。當約書亞千里迢迢回到他心中嚮往的那個「家」的時候,迎接他的可是親子團聚的溫馨畫面?朵拉坐上巴士離去的那一幕,真讓人為他們感到心疼,彷彿也能陪著朵拉與約書亞一同依依不捨,不由地滑落激動的淚水。

  我想,電影的表現方式和劇場有很大的不同,電影的拍攝可以運用許多技巧來帶領觀眾進入導演所營造的世界裡,而劇場導演營造出的世界很多時候只能讓觀眾自行想像。

  電影的景是流動的,是真實的,能讓人有如身歷其境般,用劇中人物的眼去看當下的環境,而不只是旁觀者而已。例如有一幕是朵拉坐在巴士上,街景緩緩地流動,一點一點,漸漸與約書亞的距離越來越遠,透過鏡頭的帶領,我的心也彷若一絲一絲被抽離,是會痛的,如果是劇場的呈現手法,這種分別傷懷的情感,也許不會如此強烈。電影導演透過鏡頭的運用,近景與遠景的切換來讓觀眾了解他所想表達的情緒,或是透過特寫鏡頭來讓我們清楚明瞭劇中人物臉部的表情變化以及這一刻的重點在什麼地方,這些都是劇場所不能做到的。可是相對而言,劇場的呈現卻又是立體的,不若電影只能在平面上呈現,像是隔層紗來窺視漂亮的女孩一般,帶有一點距離感。

  電影和劇場都是吸引人的,儘管它們表現的手法與技巧上有那麼多的不相同,但只要演員與劇本的戲劇張力足夠,一齣好戲仍然可以撼動人心。正如《中央車站》裡的朵拉與約書亞,年紀雖然有一段差距,但他們表現出的情感都是真實而動人的,令我不禁很認真的去想像分開以後的他們會怎麼樣?這樣的故事結局算是個圓滿的結局嗎?如果,將這樣的作品搬上舞台演出,又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