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6 17:25:54符瑋

餐餐有心理之追擊迷幻三角幕後製作花絮

對各大娛樂無聊新聞都沉溺不止的我今天﹝8月26日﹞在星鳥日報《小辣椒專欄》中赫然看見自稱「辣子」的小記者就李麗珍X馬太Xjacky Ma的成人連續劇發表沉痛的呼籲﹕「小朋友是無辜的﹗xx爆料真是禽獸不如﹗」是的,我們在看夠鬥夠講夠八夠之後,通常的結局都是「良心發現」。這令我想起一大堆甚麼「survivor﹝生還者﹞」、「美國model新星」、「電波少年」等假到嘔的「真實紀錄片」,雖然今次剛好相反﹕珍-馬-太迷幻三角是玩「現實比虛構更要虛構」,而非「虛構比現實更要現實」。似乎時代已經變了。 前事不忘,當年的「洪寶戀」震撼力絕不下這個迷幻三角,箇中之曲折離奇實為恒古未有,令我的思緒回到當年一幕幕畫面﹝好感性﹗﹞﹕1) 洪朝豐 - 寶詠琴以忘年戀情侶身份出現,好一個現代童話,2) 可惜花無百日紅,洪朝豐和寶詠琴分手了;3) 洪朝豐突然反臉,創下不朽「瘋狂」形象﹕面目猙獰狂喊﹕「我一隻手指都捽死你﹗」全港市民齊心圍堵,狂數「四大癲王」,至今難忘。4) 反高潮﹕精神科醫生葉恩明宣佈洪朝豐有燥狂症,全民突然收皮,並感極度迷惘﹕正因人不覺洪是「真癲」,大家才有罵的空間。到發現原來是真病,卻又不能罵了,因為「病」總是帶有不能控制的、宿命的、有點點哀愁的。自此之後,洪寶配的媒體吸引力大減,甚而寶詠琴的死訊也沒有得到太多的注意﹝這應當是遂死者所願吧﹞。我們開始驚覺我們不能再罵洪朝豐了,感到非常失落。 怎麼辦呢?別怕﹗雖然「瘋癲」這個題材已被「正常化」﹝有越來越多的失常藝人,伴隨越來越多的聲音說要「正視」這種失常,更有越來越多的藝人說他們曾經失常但現在已不再失常。﹞但自甘墮落的「罪」借著毒品的流行滲進了我們的集體言說﹝discourse﹞之中。毒品這個話題開始取代單純的男/ 女關係絮咿﹕一連串和「瘋」、「癲」、「喪」扯上關係的藝人,包括蘇永康、安雅、張柏芝、周永恒、吳浩康、以及各「影子拆家」,徐徐勾勒出一種嶄新的精神食糧慾望圖式﹕藝人墮落、觀眾快樂;藝人健康、雜誌心慌。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我們都變成了「超我」,專門負責將內化了的道德投射在娛樂圈花花世界之中。我們彷佛成了一分鐘的上帝。所以說,藝人賺錢固然比其他人容易,但也絕對不是白賺的,因為現代社會不像以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時大節唱歌跳舞看看大戲的簡樸了,現在真假虛實生老病死愛別離受憎會全部一概成為「娛樂」的心理遊戲而被消費著,金額之可觀令人咋舌,足夠養起一整個中國有餘。 這種心理遊戲所以令人不亦樂乎,很簡單,當社會的機械化、商業化及標準化日趨完成,作為螺絲的我們總是希望有些心理操作,使我們可以反身從被窺伺的打工仔跳到窺伺者的上帝位置﹝就好像太監上位必定弄權一樣﹞,這當然是因為我們已沒有了心靈的「根」﹕我們漸次失卻了「自在」的能力。在沒有心理投射的場域中,我們悶得想死。﹝當然,我們知道連「死」都是一種心理投射,自殺者通常會死前留下遺書,對外宣佈自己站在「自殺者」的角色位置﹞。漸漸甚至「心理健康」也變成了一個可供互相炫耀的心理遊戲﹕從前是A對B說「我老虎都打死幾隻﹗」「你睇我幾FIT!」,現在則爭相宣佈「我心理好健康﹗」「我正視自己的抑鬱,我開始反思人生」... 我們也開始「反思」迷幻三角傳聞對傳聞中的小孩子的傷害,因為這樣才符合「心理健康」的大前提,才有資格成為我們心理投射的「自然終結」。這也好,心理健康-心理創傷好歹在香港人的八卦遊戲中擔當了「Stop!」路牌的角色,應該是一件好事吧。 當然囉,一個集齊 美女+野獸+三角關係+床上誘惑+毒品+前妻+前夫+前度情人+三級前科+折墮過程+可憐的孩子+一眾明星路人甲的「超現實」事件﹝hyper-realistic event﹞,誰都不會錯過。這些心理投射就是香港大部份人的生活、溝通方式、甚至存在的意義。一切一切對八卦文化嚴言厲色的攻擊,要求傳媒及讀者「自律」的勸諭,一律是這遊戲不可或缺的裝飾部份。好簡單,你試試叫一個癮君子「不要食白粉了﹗」,他/ 她大抵會淚流滿面讖悔不止,轉眼又會繼續重覆自動化地吸食。吸了一口,精神再度一振,他們又再高呼「我們好健康﹗」。對於吸慣精神白粉的我們,當然也有資格拿起一本本不斷重覆自己的雜誌,說一聲「我們唔想有抑鬱﹗」,然後逐頁細閱開懷大嚼一番。為甚麼要這樣?因為學陶大宇話齋﹕「manner 黎架﹗」至於將心比己放下偏見和平理性無謂落井下石?真係睬你都傻。 香港人,其實真係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