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3 02:31:26swuwu642

城市沒特色 軌道建設幫倒忙@E@@E@

蔡政府為了挽救無盡下跌的聲望,倉促之中推出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計4年(又改口8年)撒下1兆元的氣魄,乍聽之下聲勢驚人,涵蓋層面包含軌道建設等五大面向,甚至加碼1400億元的「十大幸福工程」,可惜內閣首長們很不給面子,在政院記者會中僅依稿宣讀,甚至不清楚計畫的經費、目標或內涵,最後還讓林全院長決定親上火線釋疑。初步檢視所謂的前瞻計畫,除了部分項目確實符合計畫的名目之外,也有不少是過去已經在執行中的舊案子,甚至需要由各地方提案向中央爭取經費,換句話說,很大一部分的內容是舊酒裝新瓶,特別是在各部會首長不盡了解計畫內容的狀況下就倉促發布,最後這些建設是否被政治角力所扭曲,或因缺乏良善的效益評估而淪為蚊子館,十分令人憂心。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綜觀台灣的發展局限,大致可以用4個維度來概述:北部缺電,南部缺水,東部困於環境爭議,西部是城鄉差距,上有空汙,下則有沿海土地下陷的危機。另從時間軸來看,台灣已經有20年沒有新的產業政策,導致各項硬體建設、教育和資金無法對症下藥,只能亂槍打鳥,連帶造成不動產飆漲、薪資停滯、學非所用、開發爭議等社會問題。以這次前瞻計畫中投資最多的軌道建設來看,不外乎就是建軌道或立體化,單是這些就預計花費近8000億元。過去幾年,運輸界倡談「無縫運輸」、「公車鐵路捷運化」,可是到底落實了多少?台鐵的準點率計算公式若不改,月台設施不升級,又怎有捷運化的可能?此外,爭取鐵路立體化的常用理由之一便是「縫合都市機能」,但如果軌道兩側沒有熱絡的互動或缺乏推動都市再生的前瞻藍圖,那要縫合什麼?到頭來只是讓沿線的房地產增值利益落入少數人口袋。在多項軌道建設中,基隆輕軌計畫首先獲得支持,除了政治因素外,也是基隆市府在?量現有財力下的選擇,同時避免了「民生汐止線延伸方案」所可能面臨的2/3運能閒置問題。基隆輕軌部分路段和台鐵共用軌道,連接南港展覽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且免除天價經費和抗爭成本,更有機會短期內營運。不過,所有爭取交通建設的首長必須了解,如果自己的城市沒有特色的產業,那麼便利的交通很可能會讓自身的資源加速流逝到鄰近更具競爭力的城市。基隆輕軌的輪組切換功能,似乎政院和基隆市府的描述南轅北轍,也再次顯現計畫倉促上路的隱憂,希望政府不要為了一時的面子而囫圇吞棗,畢竟軌道建設茲事體大,宜審慎評估而後再量力而為。(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中國時報)

var _c = new Date().getTime(); document.write('');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mobile-inread', 'mobile-inrea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