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7 00:00:59少明哥哥

漫遊愛情空間──悲劇

  年屆二十的華人,應該不會不認識“金庸”。而金庸的作品中,“神鵰俠侶”應該會是最受歡迎的三部作品之一,光是看中、港、台三地,將此小說拍成電視劇的次數,就知道楊過和小龍女的故事是百看不厭的。最近香港播映了一套由台灣拍攝的“神鵰俠侶”,收視亦是高企,劇中演員同樣人氣急升,但在網上的討論區,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楊過和小龍女最後會重遇呢?反正也分開十六年了,就讓他們一直分開不是更好嗎?”
  這個留言引起了很多人討論,但從何時開始,我們走出“大團圓結局”的要求,而以分離、悲傷為美呢?
  不單電視劇,本地很多媒介都吹著悲風。聽聽流行曲,本地樂壇早在八十年代開始,便已被情歌支配著,最近的趨勢是:每十首派發給電台作宣傳的新歌中,最少有七首是悲情的歌曲,不是單思不遂傷春悲秋、就是被拋棄後哭得死去活來、或是為自己情路多蹇而呼天搶地,務必要使全世界的不幸因子聚集在自己身上才甘心;文字作品更不消說,網上日記也好、出版小說也好,寫的都是不開心的事,令人看了後心也沉了一截;就連報紙也傾向“報憂不報喜”。結果整個城市、整個生活,都瀰漫著一種“香港沉沒”的氣氛,就連朋友間的對話和聚會,都像在“炫耀”自己的悲哀和不幸,結果多個負能量聚合體將悲情無限量放,後果是大夥兒一起患上抑鬱症一起求醫,不幸的來一個集體了結生命大會,早前就是有幾個金蘭姊妹,在這種情況下同赴黃泉。
其實大家的愛情或是生活,真的只有悲哀成份嗎?應該未必吧?若果大家的另一半只能帶給你痛苦、不開心,相信不用有人教,你也會遠離這個人,因為追求幸福快樂,就像餓了就要吃東西一樣,是每人的本能。
  另外,學習和身邊的人分享快樂也是很重要,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做是在炫耀自己的幸福,但先賢說過:“和別人分享快樂,就像將物件放在兩塊鏡中間。”何況你也想知道朋友生活快樂,多過常常聽朋友吐苦水的吧?所以別吝嗇你的快樂,多多向朋友滙報吧!
  當然,若是你存心要走悲情路線、做個悲劇人物,誰也沒權阻止你,但請你收起那些無止境的苦水,因為你既然選了這條路,就該知道輕鬆是跟你無緣的了,但也不代表你有權將你的不快四處散播,因為這只是你的選擇,不代表旁人也要跟你一起沉淪。若不適可而止,終有一天你會發覺,包圍你的不止悲情,還有無數的孤單。誰願意終日和一個散發負能量的人為伍呢?
12-09-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