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12 16:30:36高處不勝寒

大象山---2005「尋找心中的聖山」優選獎

(尋找心中的聖山)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承辦單位:秋雨文化《大地地理雜誌》。

大象山------2005「尋找心中的聖山」優選獎

「文殊菩薩」象徵佛陀智慧,坐騎為智慧威猛的獅子;「普賢菩薩」常騎大象行善普渡眾生。傳說「文殊」與「普賢」二聖某日悠遊蓬萊仙島到旗山美濃,感念塵世功德未能盡善,文殊菩薩遂將象徵智慧威猛的獅子留守美濃獅山,使美濃文人輩出,成為「博士的故鄉」;普賢菩薩將愛騎大象留守旗山而成「大象山」,普度無向眾生大行理德,據說這就是旗尾「大象山」因緣。

「大象山」山麓的小村落,家家戶戶還是延續數千年來亙古不變的原始方式,用材火燃燒出的炊煙傳遞生活訊息,尤其是傍晚,鄰居的炊煙是互報平安的信香,天黑了鄰居炊煙未起會特別引人注意,越晚起灶生火表示鄰居那天越忙碌,但看到炊煙就會使人安心。

炊煙,能使人湧起溫暖的感覺,這是許多人共同的記憶。

有時天黑了還遲遲看不到鄰居的炊煙,心裡會忐忑不安放心不下地去看看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有一次鄰居「阿松伯」夫婦就是同時從石壁上摔下來昏死過去,天黑了炊煙未起,才被人發現而把他們救回家。

炊煙還能救人,這更是許多水泥叢林中人無法想像的事!

阿松伯身材矮小,他太太卻比他高大許多,那次他們夫婦倆爬上「大象山」右耳的石壁撿柴火,阿松伯母抓住岩壁上的小樹,沒想到那棵樹經不住她的重量,眼看著她從石壁上摔下來,阿松伯趕緊伸手去拉她,卻被超過他體重約一倍的老婆拉了下去,兩人一起墜落山崖。

「換作是他摔下去由我來抓住他,兩個人都不會摔下來了。」這是他們被救以後,向眾人回憶的摔跤經過,阿松伯母還邊說邊笑。

鄉下人有時連自己的災難記憶,都是朗朗上口的閒話資料,談起來更是有彼此格外親密的感覺。

珍惜自然資源是我們恆持的信念,所有能燒的東西都不能浪費,父親和農會的人很熟,向他們要到碾米脫下來的稻殼,我們假日就必須到農會穀倉旁去渡假,渡假方式是用麻袋把稻殼裝起來,和爸爸一起用「利仔卡」推車裝運回家當柴火代用品。

父親在灶口做了一個斜斜的滑梯,讓稻殼溜滑梯進入灶裡,還沒燒著時稻殼先變黑,有些還有稻米的穀子就會爆出米花來,香噴噴地,我們有時會搶著撥出來吃,來不及撥出的就被火舌吞噬吐出米香後轉眼泛黑成灰,和祝融搶爆米花訓練眼明手快,蠻好玩的。

去穀倉裝稻殼時,都會被芒刺扎得渾身發癢,鼻子更是難過得猛打噴嚏流鼻水,真是這裡也癢、那裡也癢,全身沒一處感覺好受,難過還是要過。

燒稻殼的確省了許多柴火,父親會把節省下來的木材捆好拿去賣,得款不多,但也是一項額外收入,都是父親用斧頭劈走無數個青春時光,加上我們用失去健康的過敏體質換來的辛苦錢。

父親假期的消磨方式,就是表演劈斧功,一斧頭劈下去正中分成兩半,老爸就會得意洋洋;有時劈斜了,斧頭不聽使喚亂彈,卻是非常危險的事,我們都會跟著捏一把冷汗。

不對,那些錢並沒像我剛剛說的這麼好賺,我們還須在大象山中翻山越嶺砍柴,在一大片樹叢中,像尋寶一樣地找尋乾枯了的樹枝,然後爬上去鋸下來,不但要擔著從樹上摔下來的風險,還要費盡吃奶的力氣從山上慢慢搬回家。

沒在森林中爬過樹的人,不知道除了不小心滑手會摔跤外,還有更驚險的是碰到毒蛇纏繞枝頭時,如果不夠鎮定,馬上會驚慌失措摔個半死。

實際上,碰到毒蛇,只要動作輕巧地慢慢退走就能相安無事,除非正好碰到牠們身體,否則牠們不會主動攻擊,這也需要經驗,才能養成鎮定功夫脫離險境。

八歲時,我就記得山上每一棵樹的形狀與相貌,那也是童年假期的一處渡假場所,渡假方式大部分是在陡峭的山坡上種植果樹,果樹間的縫隙種樹薯,其餘時間就是滿山找柴。

掘獲可吃的紅皮樹薯或採到成熟的果子,是我們在「山上遊樂場」的一大樂趣,確實感覺收穫的喜悅,但是每當摘下果子、掘取樹薯、以及把成捆的柴火搬回家的途中,一路上卻是充滿了摔得遍體鱗傷的回憶,從山上滾下來是比滑草和飆車還要驚險刺激的死亡遊戲,爬山摔死不能說是意外,因為爬山本來就會摔死人!

像我們摔出經驗、摔出一身結實的皮肉,有時候閃避不及,還會被石頭撞得眼冒金星或當場昏死過去,阿松伯夫婦摔昏的實例之外,母親也曾在山上摔斷腿,一個人連滾帶爬地硬撐回家求救,再有經驗的人都難免意外失足。我們雖把山上戲稱為「遊樂場」,但是說實在的,那真是名副其實的苦中作樂,山上真不是好玩的地方!

我們從來不會從山上亂砍樹木當柴火,因為我家後山有塊叫做「崩坪」的山坡地,就是因為樹木少而經常崩坍,有一次下大雨,那裡一塊約有半個房子大的石頭一路滾到後院,還好那裡有棵大龍眼樹和一塊大石頭擋住,那塊石頭崩落轟隆轟隆滾下來地動山搖的驚人氣勢,以及一直逼近我們房子的恐怖感,真使人永生難忘!

我們深知自己的家園必須靠那些樹木保護,後來發生許多「土石流」,就是人們沒見識到那種刻骨銘心恐懼的教訓,濫墾濫伐而遭致大自然反撲。

砍伐雜木枯枝對森林有益無害,但那種撿拾柴火的辛苦情形,沒親身體會的人絕對無法想像,童年假期,在山豬和毒蛇出沒的山裡找柴,加上一道道被柴刀或樹枝刻劃出來的血痕和傷口,就是用血汗揮灑更能消耗體力且更刺激的遊戲,新的疤痕一直接替著舊疤痕在身上寫出「假期日記」。

最深刻的記憶是一次在石壁上砍枯藤,斜斜的石壁,考驗著足下功夫,蠻皮彈性的藤子對我揮出的柴刀強力反彈~「喀」,那是腳踝附近的骨頭擋住刀子的怪聲,動脈已被彈回的刀刃劃開口,霎時血液像爆裂的水管一樣噴了出來,看得我一陣噁心,頭暈目眩幾乎當場昏厥。

理智警告,如果昏倒不摔死也勢必血流過多而小命不保,就在這「不能昏倒」的意志力支撐下,用左手使勁按住破裂噴血的血管,閉上眼睛鎮靜心神數分鐘,頭腦才逐漸恢復清明,等欲嘔的暈眩感消除後,才用另一隻手拉著藤子滑下石壁,單手單腳跳下山。

回到家裡,左手已被凝固的血黏在右腳上,把手從黏住的腳上「撕開」時,鮮血又像湧泉般噴出,家中沒人,只好自己動手先包紮傷口止血後,再向傷口附近消毒,心想:「這麼多血往外流,細菌應該跑不進去。」

這真是血淋淋的渡假方式,往後數年,經常回想自己不知如何從百餘公尺的山上跳回家的,有一次還特地從那處石壁開始,像當日一樣用左手握著右腳單腳試著往下跳,沒幾步路就差點兒摔跤,人在要命的時刻,真會產生意想不到能救命的特異潛能。

「大象山」就是旗尾山,位於旗山東北方,巍峨秀麗,旗楠公路一帶遠眺似無數戰旗飄搖,台灣府志曾列為台陽八景之一「旗尾秋蒐」,日治時期日本人因玉山尾脈峰峰相連、如旗併立,主峰旗尾山更如大纛飄揚,而改名「旗山」,是全國唯一以旗子為名的鄉鎮。

然由美濃福安一帶或南二高往旗山方向觀之,則酷似巨象臥伏盤踞,而被當地民眾稱為「大象山」,女兒宣稱這是爺爺的山,因為她從小的記憶中,這座山裡有爺爺的寶貝,他在山上種荔枝、芒果,也曾在這山中跌倒、受傷,這座山就像是爺爺的,到處是他的血汗,每當看到旗尾山時,對爺爺的思念,就不斷湧現,因她與爺爺感情親密,中風後三年多不會講話的爺爺,竟然在去世前幾天開口勉勵她好好唸書,「大象山」也成了她懷念爺爺的聖山。

事實上,這座山與我們全家血脈相連,我們從小在山上打滾,過的是這種九死一生的山野生活,山上是我們的渡假區和體能訓練所,刀光血影刻劃出每個假日的生活日記,一篇篇都是深刻的血淚史,在旗尾山還沒列為高雄縣十大名山之前,早已是我們心中的聖山,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我們難忘的記憶,在陡坡上的一小叢雜草,就是我們每次往上攀爬借力的主要支力點,有時一棵小樹,就能在我們滑落山坡時成為救命的恩物,「大象山」滋長我們流血流汗栽培的作物,也養活我們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