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3 22:45:57古 秀 美

重回北汕尾鹿耳門—模仿鄭成功登陸358週年系列活動模仿鄭成功



鄭成功登陸活動
 
一、計畫名稱:
 
重回北汕尾鹿耳門—模仿鄭成功登陸358週年系列活動模仿鄭成功
 
登陸活動
 
二、計畫緣起:
 
歷史記載鄭成功於西元1661年4月30日,率領四百餘艘戰艦,因水淺換小艇登陸北汕尾島,勘查營地,設香案祈求上蒼、媽祖助其潮水,後順利進入鹿耳門,趕走荷蘭人,收復台灣,改寫了台灣的歷史,這個戰役是台灣史上重要的一役,在歷經358年後的今天,鹿耳社區以「鄭成功祭典暨開臺358週年系列活動—重現鄭成功登陸活動」,紀念鄭成功登陸鹿耳門,讓358年後的4月30日更具有歷史意義,更讓追思的活動具有更多重的意義,讓後世子孫能充分了解延平郡王復台歷史故事。
 
二、計畫目標:
 
本計畫之主要目標如下:
 
(一) 本重現登陸活動,延續往年以延平郡郡王登陸鹿耳門歷史事件為主軸,結合學術團體、大專院校、寺廟、社區、各地民眾、和海外青年共同參與此一活動,讓此活動更能具歷史意義並具國際化,的一個歷史體驗與紀念的活動。
 
(二)本活動歷史體驗教育活動、結合地方生態旅遊與社區文史、地理、生態、環保等教育方向,結合社區環境社會教育功能,從新賦予活動新的人力資源,積極培育社區社造人才。
 
(三) 本活動同時將延平郡王復台歷史重新呈現,彰顯昔日延平郡王開台的艱辛、奮鬥的歷程,讓本段歷史長存台灣人民心中。
 
(四) 借此一活動,讓偏鄉學童和傳統民俗藝陣參與重現登陸活動,除讓學生學習歷史和地理知識,更同時保存和延續傳統民俗藝陣。
 
三、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四、 主辦單位:臺南市安南區鹿耳社區發展協會
 
五、 協辦單位:陳亭妃立委、鹿耳門天后宮、鎮門宮、亞登民俗文化工作室、養蚵基金會、高雄文藻科技大學、 南台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康寧大學、中信財經大學 土城高中、南英商工、顯宮國小、菁寮國小、關嶺分校、柳營果毅社區、鹿耳里辦公處、海巡署岸勤五二大隊、四草檢查哨、臺南市警察局第二、三分局、顯宮派出所、海軍陸戰隊雲嘉南聯盟、台南市救難協會
 

六、實施時間:民國108年4月28日(星期日)
 
七、實施地點:台南市安南區北汕尾鹿耳門一帶、赤崁樓。
 
八、報名時間:自108年4月1日至108年4月20止
 
九、報名地點:台南市安南區北汕尾二路800巷9弄95號
 
十、報名傳真:06-2841138 (請填寫姓名、出生年月日、ID(保險用)住址、連絡電話)葷素
 
十一、報名費用:每人500元(10歲以上方可報名。匯款戶名臺南市安南區鹿耳社區發展協會
 
帳號31567522)含保險、服裝、船資、中餐費用)
 
十二、名額限定:50名(以匯款先後為錄取先後次序)
 
十三、報到地點:鹿耳門天后宮山門前媽祖宮公園前(台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一街138號)
 
十四、 計畫內容:
 
本活動規劃主要以358年前延平郡王登陸鹿耳門的歷史為主軸。佐以台江北汕尾鹿耳門生態、地理、宗教、常民生活作社區深度旅遊之範疇。從上午0830報到後展開系列活動、后恭送王師、祭拜鄭王、向天祈求賜潮水、大軍進入鹿耳門,揮軍東進,圍攻赤崁樓,象徵昔日鄭王經鹿耳門,攻打普羅民遮城(赤崁樓)。完成延平郡王復台首戰,續而驅逐荷蘭人之實況。本活動結合各大專院校師生,各社區民眾,共同參與本次的活動,實地體驗歷史事件,讓書本與歷史現況相互結合,更能實際深刻體驗活動的意義。
 
活動當日執行方式,分述如下:
 
0700~0820所有參與活動工作人員、志工等報到完畢
0830~0900 參加人員報到、集結更換服飾 鹿耳門天后宮山門前
0900~0920集合參加人員恭送王師 (長官、來賓致詞)
0930~1000參加人員分乘遊覽車和貨車前往鹿耳門溪口鎮門宮前集結
1000-1020人員集結 列陣站於鎮門宮前
1000~1020全體人員於鎮門宮前向延平郡王焚香祝禱,祈求活動平安順利
1020~1035
全體人員於鎮門宮前面相鹿耳門溪,由飾演鄭成功(扮演者)率領全體活動人員,於香案前,祈求上蒼及媽祖助其潮水之祝導文
1035~1050鑼鼓齊鳴 大軍登艦(全體人員於鑼鼓率領下登上膠筏)
1050-1120鳴砲三響 大軍岀發(沿鹿耳門溪北上至抽水站登陸)
1120~1140登陸大軍 集結 部隊重整,依序前進至鹿耳門天后宮
1140~1155鹿耳門媽 行致敬禮(上香、獻花、獻果三獻禮)
1200~1250用餐(海鮮粥)鹿耳門天后宮
1255~1330前進海安路3段民安教會集結
1335~1410登陸大軍攻向普羅民遮城(乘車前往赤崁樓、於海安路民族路口下車)
1410~1440軍持各式旗幟 徒步前進普羅民遮城(赤崁樓)
1440~1540圍攻普羅民遮城(赤崁樓) 藝文團隊表演、市長致詞 文化局葉澤山局長 
1600~1600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