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8 郭副議長信良市政總質詢
一、路名整併
自2000年縣市合併迄今已達6年,行政區域整併尚在中央未通過法案,然而環視臺南市路名,一名多路及多路一名情形繁多,若外地人或國外來臺南,這樣能找到他們想抵達的地方嗎?
台南縣市合併後共有一百多條路名重複,其中中山路十九條、中正路十五條、仁愛街十一條分居前三名最多。路、街出現「菜市名」,不僅本地人霧煞煞,外地人拜訪一旦跑錯區,相差數公里。台南市中正路百貨商場、餐廳林立,是熱鬧商圈。遠在中西區北邊的麻豆區中正路則是人聲鼎沸的傳統市場,再往北走的原台南縣政府所在地新營區,周邊同樣也有條中正路。台南市,同1個直轄市有2條、甚至許多相同路名,會不會造成民眾困擾?
二、臺中行臺南不行
台中縣市合併以來,依臺中市命名及門牌編釘自治條例與台中市道路命名及門牌整編實施計畫從100年至106年已整併181條路9萬9千多戶並以1.跨區2.主要幹道3.重要性指標 。
4.歷史意義為執行時所考慮之優先順序條件。台中市民政局表示歷年來已陸續完成近百條道路及巷弄名稱整併。透過道路名稱整併作業,不僅便利用路人辨識找尋,更讓道路名稱符合實況。為創造地方發展與便利民眾尋路雙贏局面,將逐年編列預算,依據當地發展情況,持續整頓「一路多名、一名多路」的亂象,並加強溝通說明與宣導工作,期望市民能支持,一同努力讓大台中道路名稱更符合實際需求,道路交通也更安全。反觀臺南市,縣市合併後與高雄、臺中都有同樣路名問題然而臺南市政府民政局已公開表示,未來如果行政區域劃分法立法通過,區裡也會整併,屆時路名更改才會一併考量。
三、門牌問題
以整併路名有成效的臺中市為例,臺中市門牌避開區名僅以路、段、巷、弄及號來製作新門牌,光是105年門牌預算經費是250萬,臺南市門牌6年來每年編列經費都是71萬9千元,然而一個臺南市每面門牌製做費用卻依然區分成原臺南縣和原臺南市,合併時原稱鎮、鄉、市的區域,其門牌也只是用貼紙改成區,如果當時先籌劃全市路名整併,那麼門牌是否可全市統一規格?一面小小門牌即突顯整併6年來的行政整併步調緩慢。
四、學校同名問題
全市國中同名問題僅有仁德文賢國中和北區文賢國中,而仁德區文賢國中已自行更名為仁德文賢國中。同名的國小也只有6名,總共12間,既然同名國小數少,更名阻力應不大,為何沒有執行?
五、提振經濟強化觀光
觀光旅遊業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容忽視。旅遊業就業不僅具有容量大、門檻低、勞動密集等特徵,更能夠在餐廳、旅館、娛樂場所、自然景區和文化古蹟等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觀光客來臺南觀光對食、衣、住、行、娛樂等諸多行業都有刺激成長的作用,不但能創造就業機會賺取外匯,也具有所得再分配,並促進經濟成長的效果,推動觀光可以增加旅遊消費促進臺南發展,現今中央政府提新南向政策,臺南市政府準備好了嗎?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單就10月而言新南向18國來台人數成長25.6%。10月份來台人數均有成長,特別是柬埔寨87.8%、越南73.7%、泰國73.3%、汶萊68.3%等,成長都超過6成,而澳洲10月來台人數9,161人次,成長40%,亦很可觀。今年1至10月期間,泰國來台人數14萬3190人次成長率最高,較去年同期成長47.1%,其次依序為越南成長24.3%、15萬3360人次,以及及菲律賓18.8%、13萬4654人次。推展新南向國來臺南旅遊目前最缺乏的是導遊人才,台灣導遊領取執照會泰語的有55位、會印尼語的導遊有34位,會越南語的導遊有25位。本市是否可長期投入人力、物力來栽培臺南外籍新娘及其第二代來擔任導遊以彰顯臺南對觀光旅遊的推展實力並藉此外揚古都府城之美與臺南小吃飲食文化。臺北市努力推展南向行銷觀光舉辦多場次行銷策略如5月份邀請有泰國五月天之稱的知名搖滾樂團Slot Machine來北市體驗「正港台北1日遊」行程,受泰國粉絲於網路熱烈分享。8月1日,是泰國可以免簽證來台灣觀光的第一天,臺北市政府特別組成免簽首發團,體驗台北的時尚、文創、自然與美食。另外為拓展東協十國旅遊市場,台北市觀光傳播局今年首次赴越南推廣台北市觀光旅遊,為了追求南向新客源北市政府正上緊發條卯足全力,請問台南市又做了什麼?
六、生產履歷掛保證
臺南農漁畜產豐饒,現在世界各國消費者逐漸重視食品品質與安全,由於消費者消費權益的覺醒,農產品生產履歷制度已是未來勢必要走的路。台灣發生許多食安問題以及農漁產品藥物殘留等問題,都引起消費者的嚴重關切,食品安全儼然成為食品供應鏈最重要的一環,台南市政府如何協助並輔導本市農漁畜民取得生產履歷?
農產品生產履歷制度是指農產品在生產、加工、流通、銷售每一階段中的相關資訊,都可以向上游或下游追溯查詢,針對原材料的來源或食品的製造廠或販售點作記帳及保管的紀錄,使其能對農產品及其情報資訊追究根源。
七、農漁產品智慧化提升農漁民收入
臺南農產豐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皆有農產,其中菱角生產面積及產量占全國88%,胡蘿蔔產量占全國49%,食用番茄、蘿蔔及蓮藕產量占全國約20%。而芒果、洋香瓜生產面積及產量占全國約50%,龍眼、柳橙、木瓜、文旦柚生產面積及產量占全國約33%。另外,木瓜、虱目魚、臺灣鯛、蝴蝶蘭和火鶴花及稻米更是全年皆有。全球氣候環境異常導致農產品產量問題,民眾對農漁產品需求與日俱增,為了謀求農民的利益應將地方農產品特色注入創新的思維,以研發多樣優良安全之農產品外,農產品的通路也應拓展,利用網路建立直販通路幫助農漁民建立農漁產品行銷通路,進而提高農漁民所得,為農漁業轉型找新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