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7 00:42:00古 秀 美

文化古都再添兩項傳統藝術 新增三位傳統工藝匠師為文化資產

(CITY BEING 樂活城市新聞/記者古秀美/台南報導) 

 

臺南市政府近期召開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105年度第1次會議,審查無形文化資產之傳統藝術,會中通過「神明紙帽」、「神明銀帽」等傳統工藝列為本市傳統藝術,高啟舜藝師、郭春福藝師2人為技藝保存者,原「粧佛」項目則新增黃德勝藝師為保存者。

 

 

臺南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依循《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審查程序,經訪視、討論與審查後,肯定藝師們精湛的手藝,並讚揚其技藝之表現。繼去年登錄之「石雕」、「磚雕」、「玉雕」等傳統藝術後,今年又新增等2項傳統藝術,並列冊「製鼓技術」為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福鳴齋工藝社」為保存團體,為臺南市再增添多元豐富的無形文化資產,未來並將持續予以保存及推廣這些技藝讓市民朋友及國人瞭解與學習。

 

 

高啟舜藝師1964年生,原學習傳統彩繪,2003投入傳統紙帽創作,總趕宮鎮殿倪府聖公爺帽盔為其首件作品;其神明紙帽講究規制與禮制,多作考究,在立體造型、多層次裝飾、粉線做工等細緻精巧、簡約貴氣,具有藝術價值;製作工法融入現代設計觀念,如紙帽內襯網紗、雙紙結合、以CAD繪圖、雷射切割等,具有特殊性,且無師自通,自成一派,為臺南紙帽製作之重要代表者。

 

 

郭春福藝師12歲跟隨二舅黃國祥學習打金,1973年投入傳統金銀神明頭盔製作,已有50年以上經驗,從畫稿到製作皆一手包辦,代表作為新港奉天宮開基媽祖及鹿耳門天后宮鎮殿鹿耳門媽祖后冠等。藝師以金工技術製作神明帽,作品造形繁複、富層次感,典雅莊嚴,具有藝術價值,講究工、藝、色、形,技法優秀,以傳統黻紋為飾,融入個人風格,顯示其傳統技藝的特殊性及在地特色。

 

 

黃德勝藝師出生安平王城西,13歲國小畢業後,先師承陳金泳先生學糊紙,後師父轉型神像雕刻,也追隨師父一起學習,是臺南「閣派」的傳承人,融合泉州派與福州派的技法,充分表現地方流派特色。作品神韻生動,雕工細緻,帶有糊紙意趣,刀法俐落、色彩活潑豐富,深具藝術性;工序堅持細坏完成後再加上動物膠、黃土底等傳統技法,呈現特殊技法。

 

 

「福鳴齋工藝社」製鼓技術屬福州派,家族傳承三代,長期以來為南部最具代表性常見於南臺灣宮廟、宋江陣、獅陣及小法科儀等演出使用,其樂器製作技藝方面具備傳統技能經驗與特殊知識,文化資產保存上具備不可或缺性,通過列冊「製鼓技術」為本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福鳴齋工藝社為保存團體,並將提報文化部審查指定列冊。

 

 

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近年來對於傳統工藝的關注逐漸提升,意味著需更加廣泛、深入,從常民生活文化,到精緻藝術文化,從各項工藝外顯之造型與品味,到各技藝之工序、工法、工料、工具與創作者運用的內涵層面。本次審議通過之傳統藝術,除了見證與社會人群密切聯結的文化珍寶,後續亦將以汲古鑑今的精神,協助傳統工藝呈現、保存並扎根、傳承,讓技術得以永續不輟。

 

 

文資處指出,目前市府登錄的傳統工藝類項已達19項,工藝匠師亦達25人之多。文資處後續將積極籌劃更加完善的傳習政策與制度,讓珍貴文化資產能健全發展、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