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轉大人」 知禮俗而不「閉俗」
(CITY BEING 樂活城市新聞/記者古秀美/台南報導)
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於鄭成功文物館展出的「道法萬象―道教文化特展」於4月29日正式展開以來,系列活動豐富。本週四(6月2日)下午3時在國立臺南大學啟明苑1樓演講廳,文化局將邀請臺南在地的興泉府林俊輝道長與戴文鋒教授,透過對談的方式向大家介紹府城做十六歲「轉大人」的習俗。
相傳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是織女星渡河與牽牛星一年一度的相會之日,許多國人結合西洋風俗,會在這天慶祝「情人節」度過浪漫時光,而在臺南府城地區則有另一層涵義,是市定民俗「七娘媽生,做十六歲」的日子。昔日小孩難養育,成長至十六歲「成丁」領大人工資前,受到註生娘娘、婆姐、臨水夫人、七娘媽、姐母等眾多護佑孩童的神明保護,因此這天五條港地區的府城人會透過獻祭的儀式,準備瓜果、糕餅等豐富的祭品感謝神明庇佑。
雖然現代社會生活型態繁忙,傳統在家做十六歲的重要禮俗漸難延續,但取而代之臺南的許多廟宇仍每年持續舉辦成年禮,將這個與臺南市五條港發展與家族文化的傳統延續下去。本次道教特展講座,文化局即特別邀請到在地興泉府的林俊輝道長,分享他在臨水夫人媽廟作十六歲的禮俗,講座現場並提供各式祭品,以互動方式帶領聽眾一窺府城做十六歲的奧妙。林俊輝道長自12歲開始在徐阿獅老師門下學習黑頭法事,而後又在黃老成老師門下學習紅頭法事,其施行的法事最常見的祭改補運、做功德等皆有。同時在鄭成功文物館道教特展的臺南法派專區,也展出臺南糊紙大師施元興老師製作外型為三層「七星媽亭」糊紙;此外更展出有與其他「拜天公」、「進錢補運」、「栽花換斗」、「祭解過關」等儀式中常會有各式的糊紙。
週四講座後,鄭成功文物館也將在8月14日(日)舉辦「六合境內踏遊趣」文化地景踏查活動,帶領民眾到臨水夫人廟及鄭成功文物館周邊的各廟宇及老街道實地探訪,一起在舊城旅行重新認識府城的文化,邀請市民朋友一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