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5 20:51:44古 秀 美

麻醉概念及麻醉安全~成大附設醫院麻醉部周文英主治醫師




(記者古秀美/台南報導)

麻醉的種類依照手術部位的需要,有兩種主要的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和區域麻醉。

一、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主要適用於頭頸部、胸部、或上腹部方面的手術。手術過程中,病患毫無痛覺和知覺,也幾乎不會有任何的記憶。由於麻醉劑會作用在腦部,對呼吸、心臟血管系統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先前已有心肺等方面疾病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時,其麻醉的危險性,就會比一般人高。

    全身麻醉依照藥物進入體內的途徑,分為吸入性麻醉和靜脈性麻醉。麻醉開始時,會先注射麻醉藥物讓病患失去知覺,然後經由面罩或氣管內管,給予吸入性麻醉劑或氧氣。全身麻醉有三個過程,分成誘導、維持、恢復階段。麻醉前必須有靜脈通路,建立相應的監測,麻醉前生命徵象的基本準值將視為維持階段的參考,隨時保持警覺。

二、區域麻醉:

    區域麻醉主要針對手術特定部位,給予局部麻醉劑。手術過程中,病患意識可維持清醒,但不會感覺到疼痛。必要時可從靜脈點滴給予鎮靜劑減輕病患的焦慮。

區域麻醉又可分為:(1)局部麻醉--在手術部位皮下施打局部麻醉藥,建議使用在小範圍傷口淺層的手術 (2) 脊髓麻醉-藥物直接注射至脊髓液中,將神經傳導阻斷(3)硬膜外麻醉-藥物注射於脊髓外腔,經滲透進入脊髓液內(4)上下肢的神經阻斷術-藥物注射於手臂及腳的神經周圍。

    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便是民眾所認知的「半身麻醉」。它是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區域麻醉,主要適用於下肢、下腹部等方面的手術。

    半身麻醉因為是經過脊椎(龍骨)間的間隙注射麻藥而達到暫時性的神經阻斷作用,所以是不會傷到龍骨的。

    脊椎麻醉的藥效通常在二至三個小時後開始減退,六至八個小時才會完全回復所有知覺。半身麻醉後下背施打部位的疼痛和肌肉注射的疼痛,同樣是肌肉軟組織的疼痛, 三天之內絕大部分可自癒,用毛巾熱敷或口服止痛藥治療即可。如果局部疼痛超過一個月,應做進一步診斷處理。

    孕婦因為懷孕導致脊椎必須以與平常不同的彎曲弧度及姿勢來保持全身的重量平衡,因此就容易有腰酸背痛的狀況出現。這是生理改變造成的背痛與半身麻醉可能不相關。

    麻醉醫師考量麻醉方法是以病患生命安全為第一優先,除了依照外科手術需求,病患的生理狀況以及病患對麻醉的認知也會影響麻醉方式的選擇。當病患的生理狀況平穩,施行同樣的手術時,半身麻醉的風險相對地比全身麻醉低些。但是民眾排斥半身麻醉的心態普遍存在,最常見的原因是不想聽見、看見手術現場及害怕背痛。在容許的範圍內,病患可以和外科以及麻醉科醫師溝通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