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與照護機構共同合作防範機構內自殺事件,守護長者心靈健康!
(記者古秀美/台南報導)
阿珠嬤,78歲,育有1子1女,罹患中風且行動不便,因子女無法獨自照護,故居住在本市某養護中心,但因家人將阿嬤送至安養中心而不高興,表示家人都把她丟到這邊,不管她的死活,且感到活得沒意義,經機構人員心理健康檢測,發現阿嬤疑似有情緒困擾,有想死的念頭;故機構照護人員利用心理健康量表檢測機構內住民之憂鬱症狀,並利用自殺風險及危機辨識技巧,及時提供心理關懷及處置,提早防範自殺事件的發生,鼓勵家人增加探視次數及接回外宿幾天,讓阿嬤享受家人的關心及感受到回家的感覺,目前阿嬤狀況穩定,當然自殺風險就降低了。其實傾聽就是一種陪伴,且能及時發現一些心理危機徵兆,很多時候,個案要的只是一份簡單的關懷,而對於沒有家人關心或與家人關係互動不佳的個案而言,機構人員有時候就像是自己的家人般,因此,照護機構人員對於自殺風險評估的敏感度是十分重要的。如何降低住民自殺問題,關鍵在於瞭解並及時發現自殺高危險群特徵,適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並發揮1問2應3轉介的守門人精神,關心是否出現自殺警訊,如焦慮不安、無助、絕望等情緒困擾,適度關懷陪伴並用心傾聽,可以協助紓解情緒困擾,並及早發現自殺的危險,就有機會即時介入,減少遺憾的發生。
根據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本市101年度自殺死亡人數為293人, 其中65歲以上老人就有76人(佔26.0%),其中男性44人,女性32人。而長者自殺方式以上吊(佔38.2%)及農藥中毒(佔23.7%)分別高居前二位,可見長者自殺問題的嚴重性。自殺行為在不同年齡層,有其不同的特性,65歲以上人口的自殺死亡率,近十年高居各年齡層之冠,隨著台灣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長者自殺存在多種影響因素,其「家人間情感因素」及「久病不癒」為最首要二個原因,另也包括失去配偶、家庭失和等皆是長者自殺的危險因子之ㄧ,另因男性較不易對人吐露心事及表達情感,在自殺身亡的男性老年人中,以未婚、離婚或喪偶的比例,顯著高於自然死亡或意外死亡的男性老年人。
如何降低長者自殺問題,關鍵在於了解長者自殺高危險群特徵,適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提升長者生活品質。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自殺身亡者中,在自殺身亡前曾有就醫行為,其中有近九成在自殺死亡前一個月內,曾至醫院診所就診,所以醫療人員關心其情緒困擾的問題,發揮1問2應3轉介的守門人精神,並關心是否出現自殺警訊,如焦慮不安、無助、絕望等情緒困擾,適度關懷陪伴並用心傾聽,可以協助紓解情緒困擾,及早發現自殺的危險,就有機會即時介入,減少遺憾的發生。
有鑑於101年10月23日署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發生火災案,疑似個案情緒低落縱火而導致機構內火災發生。為避免機構內發生類似案件,能及時發現危機者並提供協助與關懷,衛生局特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