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副教授陳勁甫研究~台灣年輕騎士駕駛行為新發現~能為他人著想者 是最安全的騎士
(記者古秀美/台南報導)年輕人的車禍肇事率高,都歸咎於個性焦慮衝動所導致,但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副教授陳勁甫針對「人格特質、安全態度與危險駕駛行為之關係─以台灣年輕騎士為例」進行分析調查報告,則發現焦慮衝動的人並不是直接影響危險駕駛行為的主因,體貼他人,會為他人著想的年輕人,則是馬路上最安全的用路人,這項發現非常值得交通安全宣導,或是駕駛人人格教育訓練的參考。
根據統計,台灣的交通意外事故中,以21歲到25歲的年齡層,車禍肇事率最高,將近25%,每4件車禍就有1件是年輕人肇事惹禍,因此成功大學陳勁甫副教授特別針對275位成功大學騎機車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從學生的人格特質去分析是否影響安全態度,並且導致危險駕駛行為。
陳勁甫副教授的問卷共分四部分:第一部份調查人格特質;包括焦慮、憤怒、感官尋求、利他及無規範性等共有5個面向25個問項。第二部份為安全態度;包括交通流與規則遵循、超速及玩樂騎乘等3面向共計15個題項。第三部分為危險駕駛行為,以受訪者自我認知為基礎,分別對超速行為、違規行為及自信行為等3個面向共計14個問項加以衡量。第四部分是受訪者人口統計資訊;涵蓋性別、年齡、駕照持有年資、駕駛經驗、每日騎乘時數及每週騎乘次數等為6項。
陳勁甫副教授說過去社會認知的研究著重在探討注意力管理,與資訊處理過程等變數影響,因此普遍的道路安全提昇策略是改變駕駛人不安全駕駛行為的態度與風險知覺;另外在心理學上,是以人格特質的研究強調其在危險駕駛行為的解釋與預測能力,他的研究調查就是結合社會認知及人格特質的研究取向,作為駕駛人在道路上危險行為的解讀。
根據陳勁甫副教授問卷調查分析,年輕騎士的安全態度與危險駕駛行為間存在高度關聯性;而人格特質只對安全態度有直接影響,換句話說焦慮、憤怒、喜歡尋求感官刺激、不受約束規範的年輕人,會影響安全態度,但不是直接影響危險駕駛行為,其中不受約束規範者,威脅最大;最值得注意的是否具備能為他人著想、利他主義者,會直接影響駕駛行為,尤其男女有別,進一步分析,女性騎士最能替他人著想,是馬路上最安全的騎士。
陳勁甫副教授表示,研究結果可作為道路交通安全介入措施,或是發展駕駛人教育訓練課程參考,例如在考照之前,先進行人格特質分析,再以分析結果設計不同的考照題型,可以在考試中有更多暗示與指示,甚至進一步管控駕駛執照的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