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9 14:22:28古 秀 美

八田與一傳奇的一生~

 

 


 

對於很多台灣人而言,「八田與一」是個陌生的人名,如果不是「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在201158 落成啟用,或許這位幾乎奉獻了自己黃金歲月(32年)的日本技師,就要跟大多數台灣的「無名英雄」一樣,消失在台灣的歷史上了。如果沒有「八田與一」,或許就沒有灌溉著嘉南平原的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如果沒有這些維持著農民基本生計的水利建設,台灣人民不會過著豐衣足食的日子。

八田與一(1886221日-194258),日本石川縣人,台灣嘉南大圳的設計者,烏山頭水庫的建造者,有「嘉南大圳之父」、「烏山頭水庫之父」之稱。自1910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到五十六歲過世為止,一直都在台灣任職定居,幾乎都在台灣工作。也參與台北下水道興建、高雄港興建、台南水道計劃(山上淨水場)、日月潭水力發電所、桃園大圳、大甲溪電源開發計畫等日治時代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土木工程,並提出建造曾文水庫的構想;此外還在台北設立土木測量專門學校,並創立「臺灣水利協會」和專業期刊,培養台灣土木水利人才。畢生建設台灣,貢獻卓越,受到後世尊敬。

一百多年前的嘉南平原,是寸草不生的蠻荒之地,當颱風季節來臨時,豪雨成災,洪水崩瀉,稻田頓成汪洋澤國,農民心血全化為烏有;在旱災發生時,阡陌稻田是嚴重龜裂,秧苗枯死,導致老百姓生活困頓不堪!
1930年當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建設完成時,豐沛的水從水庫洩流出,農民無不高聲歡呼!從此稻田結實累累,原本一年不到一次的收成,可以收成二、三次,農作物產量大增,農民還可把多餘的農作,白米、蔗糖、拿去外地販售,百姓生活因此豐衣足食,也讓嘉南平原成為當時台灣最大的米倉了。
為達到2年內「如期如質、原汁原味」開園之期許,規劃單位(西拉雅國家風景區)遠赴日本石川縣金澤市考據,並由前臺南縣政府全力協助,於民國981221日將故居群公告為歷史建築。透過日本建築師知野伸一、大本匠師庄師清信與小西輝雄,以日本傳統木匠技術指導,務求宿舍修復後能呈現當時樣貌。
在追求數字、金錢、業績,在為工作、家庭打拼時,是否可曾想到,除了「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我們能為後代子孫,留下些什麼呢?又能做些什麼呢?

 

八田與一出生於日本石川縣河北郡花園村(現在是金澤市今町),父親是富農, 是當地的聞人,兄長三人,長兄繼承家業,次兄於日俄戰爭中陣亡,三兄為醫生。八田與一於今町尋常小學和森本尋常高等小學畢業後,進入了石川縣立第一中學就讀,之後考進第四高等學校,這是日本北陸三縣中唯一的高等學校。1907年,21歲的八田與一進入了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科就讀。 19107(明治43)自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同年8月來台就任台灣總督府木局土木課的技手(技術人員),從事土木工程調查。

 

1914年昇任總督府技師,服務於土木課衛生工程股,負責自來水、下水道工程。19165月至7月間曾赴菲律賓、爪哇、 婆羅洲、新加坡、澳門、香港考察當地用水設施。8月轉派至土木課監察股,負責發電灌溉等工程,參與桃園埤圳計畫,進入桃園深山進行調查、測量,以很短時間完成桃園大圳的工程設計書。此計畫被總督府認可,11月開工。1917年在桃園埤圳工程順利進行後,暫返日本故鄉石川縣金澤市,於814日與當地(金澤市)經營醫院的米村吉太郎之女外代樹結婚,當時米村外代樹才16歲,剛從金澤高女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而這時八田與一已經31歲了。婚後一起返回台灣,在台北市定居。

1918(大正7)八田針對嘉南地區水利灌溉進行實地研究調查,並向台灣總督府提出嘉南大圳建設計劃書,獲得通過後,開始作嘉南大圳的細部設計和規劃,1919年受命負責建造嘉南大圳的核心工程-烏山頭水庫(其形狀似珊瑚,當時民政長官下村宏將之命名為「珊瑚潭)19209月,這個亞洲最大的灌溉土木工程正式動工。1921年因為官方人員身份無法兼任民間事業體之職務,辭去官職轉任「嘉南大圳水利組合」監督課長兼工事課長,暫居嘉義。1922年任烏山頭出張所所長,在烏山頭宿舍完工後舉家遷入。

為了確認大壩施工法之可行性,八田研讀世界土木專家的論文,參考先進國家興建大壩的的方法,1922年還特地前往美國作實地研究調查,最後決定用半水式土石壩工法,並以個人創新世界的技術興建大壩。這是亞洲唯一的溼式堤偃水庫,其規模亦為世界僅有,美國土木工程學會特以「八田水壩」為其命名,並在學會期刊上向全世界介紹。此外,也創亞洲之先,引進大型土木用的蒸氣動力機械進行工程,包括鏟土機,壓力噴水機,砂石運輸車。並花七年時間,完成一條長達3078公尺貫穿烏山嶺連接曾文溪的引水隧道。由於工程規模大,施工艱鉅,整個烏山頭大壩和隧道工程共134人殉職。

經過了十年的努力,終於在1930(昭和5) 410日讓嘉南大圳、這當時全台灣第一、日本第一、亞洲第一的水利設施順利通水使用。烏山頭水庫堤堰長1273公尺,高56公尺,滿水面積十三平方公里,蓄水量一億五千萬噸,是當時亞洲規模最大,也是世界第三大的水庫。灌溉水道總長度一萬公里,排水道六千公里,主護岸與堤防長度二二八公里,灌溉嘉南平原十五萬公頃的農田。有了灌溉,再加上徹底的土地改良,嘉南平原原來的洪水、乾旱、和鹽害等三大障礙全部掃除,整個工程完成後,嘉南平原的農業生產量遽增,六十萬農民受惠,每年稻米、甘蔗及雜作的產量高達八萬三千噸,由於貢獻極大,後世尊稱八田與一為「嘉南大圳之父」、「烏山頭水庫之父」。八田技師也從此奠定了他在日本土木工程界的地位。

由於曾文溪取水量有限,供水量不足,他發展並推行「三年輪作給水法」,讓灌溉面積達到最大。他把嘉南大圳區域內的土地以五十公頃為一小區,每個小區域三年內輪流種水稻、甘蔗、雜穀。操作方法為,設置水門控制給水路,種水稻時充分給水;種甘蔗種只在種植期給水;種雜穀種則不給水,所以,可以讓最多的農民享受到灌溉水利的好處。並成立「嘉南大圳水利組合」負責管理水門和配水作業,即「嘉南農田水利會」的前身。對於「三年輪作給水法」,後世也有多種的看法,包括是可以讓更多的土地和農民受惠[4],但也是對地主、製糖廠、大企業及政府很有利的土地利用制度。

嘉南大圳完工後,八田與一遷回台北,回任台灣總督府技師,出任土木課水利股股長,開始著手臺灣全島土地改良計畫。而後曾參與大甲溪發電計畫調查、福建省灌溉計畫擬定、海南島農林調查、考察滿洲國(中國東北)水庫等工作。1939年,八田與一昇為敕任官技師,成為總督府最高職位的專業技師。

八田與一有感台灣的土木水利專業人才不足,與在退休日本人技手西村仁三郎、台灣人曹賜寤,在台北創設私立「土木測量技術員養成所」,培養台灣的土木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創校初期先借用寺廟及學校上課,大東亞戰爭時期,需要大量軍事工程人才,於是在1941年在台北三重埔購地建校舍,1944年校舍完工啟用。1945年戰爭結束後,此校歷經遷址改名改制公立,現為「國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同時組織「技師協會」,擔任會長,以及設立「臺灣水利協會」,培育年輕一代的水利專業技師,並在專業期刊《臺灣的水利》上發表多篇論文。

八田與一故居群:民國981221日台南縣政府依文資法指定為「歷史建築」,位於臺南市官田區嘉南6566號,經由政府撥款進行2年整修復原為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已於民國10058日落成。

指定範圍屋舍

()4棟日式建築:從1920年嘉南大圳正式動工起,烏山頭的宿舍及相關設施在9月時業已開始動工,其中高級職員(多數為技師)宿舍區在1921810日便已完成。

()2棟附屬建築:約興建於民國4748年間。

建築特色

()八田技師故居群具備獨棟型、雙拼型等類型,集中於一定的範圍之內

()見證烏山頭水庫發展歷程

()原有約兩百棟建築,如今幾乎損毀

()大正時期日式建物之建築樣式。

 

保存價值

()八田與一和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之關係,是台南縣甚至是台灣的重要歷史記憶,其故居群具保存必要

()八田與一故居群在建築過程因時間短、數量多,故有其特別配套技術,具有文化資產價值

()八田技師興建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造就嘉南平原成為台灣最大米倉,對台灣經濟人文影響重大,保留建築群與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相關連。

大正9(西元1920)嘉南大圳正式動工,烏山頭宿舍同年9月開始建設,並於大正10(西元1921)間完工。宿舍形式有獨棟型、雙拼型、四連棟、八連棟等型式,共計68棟建物供234戶人家使用。因應短時間內大量房舍需求,採權宜工法如施作「太鼓落」將原木作兩面或三面切削用以取代角材,唯熟練木匠才能施作,在台灣日式建築中罕見。

民國985月交通部觀光局西拉雅國家風景管理處主政辦理「八田與一紀念園區」,以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擔任設計監造工作,並赴八田與一的故鄉日本石川縣金澤市考據,引進日本木匠技術,展館策展由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漢寶德先生率領台南藝術大學團隊設計製作,同年1221日故居群公告為歷史建築。民國10058日落成啟用,總統馬英九、台南市長賴清德、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及其率領之國會議員參加落成典禮,四幢己完成的日式宿舎分別為「八田宅」、「田中/市川宅」、「赤崛宅」及「阿部宅」。

啟用典禮以傳統藝陣及十鼓擊樂團揭開活動序幕,八田基金會新韻合唱團演唱日語歌曲-「ああ!フオルモサ ダムの父 (福爾摩沙 水庫之父)」、官田慈聖宮以迎神安座祈福方式,感謝工程順利完成。下午2點於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銅像前舉行了八田與一技師逝世69週年追思會,共有300多名日本人參加,八田與一技師的家屬,包括八田與一的長孫八田修一、長媳八田綾子、五女佐藤玲子、六女八田成子,皆到場追思。

194112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4月,日本進佔美國屬地菲律賓,日本陸軍省聘八田與一為「南方開發派遣要員」,奉命前往菲律賓進行棉作灌溉設施調查。55日八田與一自廣島宇品港乘日本郵船「大洋丸」號出發。58日,「大洋丸」號在東中國海五島列島附近,遭到埋伏的美軍潛水艇「格倫迪亞號」以魚雷襲擊,「大洋丸」號被擊中沉沒,八田與一逃生不及身亡,610日遺體漂流到日本山口縣荻市,被漁船尋獲,在當地火化後,621日骨灰運回台灣。7月,分別在台北東本願寺別院、總督府、烏山頭八田銅像前舉行了家祭、府祭和葬禮。

八田與一過世後,妻子外代樹仍居住在台北,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逐漸喪失優勢,兒子及女婿均加入軍隊,再加上美軍空襲台北,外代樹和女兒們被疏散到烏山頭,回到她生活10年的地方。 

1945815日,日本投降,831日,外代樹的次子泰雄回到烏山頭,與家人團聚。由於對亡夫的思念,也不願意因日本戰敗而離開台灣,隔天91日颱風天清晨,外代樹趁家人還在熟睡之際,跳進八田投入畢生精力的烏山頭水庫的放水口,結束了四十五歲的生命,留下遺書「愛慕夫君,我願追隨去。」外代樹的遺體在火化後,一部份被帶回日本,一部份則和八田與一合葬在烏山頭水庫,位於北側的大壩上。19461215日,嘉南水利會在八田技師銅像的後端,用花崗石作成日本式的墓碑紀念他們。

八田夫婦育有二男六女共八名子女,全都在台灣出生成長,戰後全部被迫遣送回日本。

嘉南大圳完成後,嘉南人民為了感念八田與一的貢獻,眾人合力倡言下,成立「八田之友會」。並在徵得八田的同意,遵照八田的意願,請日本雕塑家都賀田勇馬製作了一個身著工作服、穿工作靴、席地於堤堰上沉思模樣的銅質塑像,於193178日以無臺座方式建立在烏山頭水庫大霸旁。

 

1941年太平洋戰爭,日本戰事吃緊,急需銅鐵金屬等物資,鄉民唯恐八田與一塑像被徵收熔解供應戰事軍需使用,所以偷偷移走塑像,藏於番子田(今隆田)車站倉庫之內。戰後才由倉庫職員人發現,由水利會的人偷偷運回烏山頭。唯擔心當時國民政府知道後會要求融毀,便將銅像暫藏放於八田住過宿舍的陽台上。經過數十年,政經情勢較為緩和,水利會於1981年在烏山頭水庫八田塚前新設臺座,置放此銅像。

 

每年58日八田的忌日,水利會都會在烏山頭水庫八田塚前舉行追思會,而在日本的「八田之友會」也都會組團前來烏山頭水庫參加追思會,追悼八田。1999年臺南縣官田區慈聖宮為當地信仰中心,由於當地里民先祖曾跟隨八田與一共同建造烏山頭水庫,在寺廟內設置八田與一紀念室,並請國家薪傳獎大師施至輝雕刻木雕像紀念八田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