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1 18:41:42古 秀 美

★原來,不只是憂鬱~成大醫院精神科李嵐婷主治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第1184次記者會

{古秀美採訪/攝影報導}

 

         {古秀美採訪/攝影報導}

「來看這科不曉得對不對?」,是許多病人初次看精神科的開場白。「朋友說,我似乎有些躁鬱?」,則是最近相當「流行」的說法。「躁鬱」作為一種情緒擺盪狀態的「形容詞」,頗為貼切;但若將「躁鬱症」化約為「專有名詞」,指涉一種生理或精神病態,或是更精確地連結功能性大腦疾病,則有待精神科醫師協助鑑別診斷。

的確,躁鬱症會帶來情緒的不穩定,但是不穩定的情緒卻未必是躁鬱症。有很多種疾病都會影響情緒,看起來頗類似躁鬱症,但事實上卻不然。常與躁鬱症搞混的疾病,包括:重度憂鬱症、焦慮症、適應障礙症、人格障礙症與精神分裂症。

最常被誤解為躁鬱症的疾病,非「重度憂鬱症」莫屬。重度憂鬱症是只有重鬱發作、沒有躁狂發作的疾病,照理說,重鬱發作是情緒過低、躁狂發作是情緒過高,應該不難區分,但是實際上卻沒那麼容易——憂鬱的時候,患者可能變的特別暴躁易怒、坐立難安,看起來倒有點像躁狂發作。所以在門診的時候,很多患者都會自稱是「躁鬱症」,詳細診治後卻發現是「重度憂鬱症」。

另一種常與躁鬱症搞混的疾病,是「適應障礙症」與「急性壓力反應」。這兩類疾病都是基於壓力事件而起,前者是持續性的慢性壓力,後者是急性發生的重大壓力,但兩者都會帶來焦慮、憂鬱、暴躁易怒、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狀,很多人就誤以為是躁鬱症。
  
另外有一些情緒的疾病,雖然也有起起伏伏的現象,但是嚴重度都沒達到躁狂發作或重鬱發作的程度,此時,也不能稱之為躁鬱症。這類情緒障礙包括:「循環性情感性障礙症」與「低落性情感性障礙症」。前者的情緒會時高時低,後者的情緒只會低、不會高,儘管嚴重度不如躁鬱症或重鬱症,但是持續時間卻較長,至少都超過兩年。
  
另外,常與躁鬱症搞混的疾病是「人格障礙症」。所謂人格障礙症,指的是患者的人格有所偏差,造成自己或他人的痛苦。人格障礙症有很多種,有各自的症狀,通常也會造成情緒的改變。一些人格障礙症特別會造成情緒的起伏,乍看下就像是躁鬱症,但仔細區別就會發現人格障礙症的問題發生在「人格」、「個性」上——即使情緒平穩時,性格還是有偏差;而躁鬱症卻是「情緒」的問題,只要不是在發作期間,個性可能還是不受影響的。
  
還有一種疾病——精神分裂症,一般人比較少見,但卻可能類似躁鬱症。精神分裂症的問題是全面性的,從情緒、思考,到行為、知覺都會改變,它可以偽裝成大多數精神疾病——自然也包括躁鬱症在內。
  
除了上述疾病,還有其他疾病如:恐慌症、畏懼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障礙症、廣泛性焦慮症、身體化症、解離症、飲食障礙症等,都可能影響情緒。所以,千萬不要透過「情緒的變化」,來判斷是否有躁鬱症。會影響情緒的疾病非常的多,鑑別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你擔心自己或親友罹患躁鬱症,那你應該做的是去看醫師,而不是流於武斷的猜測、指責或批判。

建議民眾無須急著認定自己就是躁鬱症,因為有很多的疾病都會類似躁鬱症,也有更多類似躁鬱症的症狀連「病」都談不上,在醫師診斷以前,不必自己嚇自己。相反的,也不要「鐵齒」,認為自己絕對不會罹患躁鬱症——事實上,大多數就診的躁狂發作患者都不認為自己生病,缺乏病識感(疾病的自覺)正是躁狂發作的特徵之一。

總而言之,「躁鬱症」是一種病程慢性、高度復發的疾病,而且以鬱症為主,不啻為一種「另類的憂鬱」。躁鬱症源於生理因素,而病人的感受卻是心裡的,它所帶來的愉悅及創造力獨一無二,但發病的痛苦卻令人無法忍受,且經常導致自殺。對身陷其中的病患而言,它是個迷人但足以致命的敵人與同伴,複雜、深具誘惑力而且變幻莫測,濃縮了人性中最精緻及最危險的特質。由於躁鬱症會扭曲情緒及思慮,摧毀理性思考的基礎,而且往往磨蝕了生存意志,為了減少疾病對患者生活的衝擊,藥物治療幾乎可說是不可或缺的。至於藥物的選擇、需持續治療多久這類問題,則留待醫師做專業之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