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公案
有一天,趙州請教南泉「什麼是道」,南泉回答:「平常心是道」,趙州不解其意,繼續問之:「有目標可以遵循嗎?」南泉回答:「如果你有目標就會產生偏差。」
趙州質疑地問:「沒有了目標會封閉所有的意念,怎麼看得到『道』呢?」普願南泉以馬祖道一的主張「平常心是道」來回覆趙州的提問,他說「道」不在知或不知的問題上打轉,因為知或不知都已經著了「物相」,知的相是妄覺,不知的相是麻木(註:這裡的『知』與『不知』是回應趙州問的『目標』,目標與知或不知都是物相的一種),而所謂的「平常心是道」是說在簡單樸實的日常生活中,體認到生命的真相,亦即馬祖禪風「不離生活的禪」之意。
後來,有人請教趙州「什麼是道」時,趙州便請他去吃茶,道和茶有何相干呢?吃茶在禪院裡是件極為平常簡單不過的事情,不管什麼人來拜訪我趙州,我不分貴賤,都請他吃茶,來這裡的人就是以平常心來過生活,該吃飯就吃飯,該吃茶就吃茶,該睡覺就睡覺,如常的生活就是道,所以說,「茶」就是「道」。這則以茶喻道的公案就是著名的「吃茶去」,因而趙州也有「趙州茶」之稱。
- NO2:一與二
在中國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師,時常辯論、鬥法。
-
有一個道士向法印禪師說道:「你們佛教怎麼樣也比不上我們的道教,因佛教最高的境界是『一心』,是『一乘』,是『一真法界』,『一佛一如來』,也是 『一』,而我們道教講什麼東西都是『二』,可以說,『二』勝過你們的『一』,比方『乾坤』、『陰陽』,這都是『二』,實在說,『二』要比你們『一』高明。」
-
法印禪師聽後,像是不解的問道:「真的嗎?你們的『二』真能勝過『一』嗎?」
-
道士:「祇要你說『一』,我就能『二』,一定能勝過你們。」
-
法印禪師就蹺起了一條腿來,慢慢的說道:「我現在豎起了一條腿,你能把兩條腿蹺起來嗎?」
-
道士啞口無言了!
-
佛教史上記載我國有三武一宗的教難,大都因為道士嫉恨佛教所引起。西洋有耶穌教的新舊之爭,印度有婆羅門教和回教之爭,佛教尚和平,但仍難免有道教之不相容,連一二都成為爭論主題,如法印禪師之方便機辯,亦禪之巧妙應用也。
NO3:茶杯禪理
-
有一次,一休小禪師在把玩師父最珍愛的杯子時,不小心將它摔破了。「慘了,要是被師父發現了,師父一定會把我打得屁股開花的。」
-
說巧不巧,師父就在這個時候走進來了。一休小禪師急忙將破碎的杯子收到衣服內。突然,一休小禪師靈機一動,他問老禪師說:「師父,人為什麼都會死呢?」
-
「生死在天地之間本來就是自然的事。世間萬物有生就有死,就像師父我也總有一天會圓寂的。」
-
「那麼師父,你千萬別傷心,」一休小禪師拿出破碎的杯子:「你的茶杯壽終正寢了。」
有一個和尚覺得自己跟隨鳥巢師父夠久了,他認為自己已經熟知佛法,於是決定向鳥巢師父告別,外出尋覓更精深的佛法。
「多謝師父這幾年的照顧,我要離開這裡了」「你要到哪裡去?」
「暫時無落腳之處,我想到處走走,學習更精深的佛法。」「說到佛法,我有一個東西要讓你瞧一瞧,也許能幫助你更了解佛法,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
「什麼東西?」和尚眼見老師父拿出一根羽毛。「這不過就是一根羽毛而已嘛。」
和尚不以為然的說:「這根羽毛何來佛法可言?」「萬物皆暗藏佛法,就看你如何去體會。真理並不在遠方,就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