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5 18:36:08 蘇貞 諮商心理師

給不出愛的父母,內心其實住著受了傷的孩子

(蘇貞 伴侶/家庭諮商心理師 / 松德精神科診所)

你(孩子)不聽話,憑什麼要我愛你。
你表現不夠好,憑什麼要我稱讚你。
你以為哭得可憐兮兮,我就要屈服嗎?
你認了錯,我就該原諒你嗎?
等你夠好,等你做得到,再來跟我說你值得我付出。


面對小玲這樣的媽媽,女兒常覺得失落、委屈與傷心,好像媽媽永遠是對我不滿意的。

而面對孩子失落哭泣,小玲也更是委屈不解與苦悶,覺得像是被孩子控訴。
總在心中低吟:為什麼我的孩子,要這樣折磨我。

對於被這社會期待成為一個無條件愛小孩的父母,你曾感到挫敗或生氣嗎?
但同時你也對自己無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感到無奈與沮喪嗎?
面對那些理所當然控訴你不夠稱母職的人,有時真想對他們大聲抗議說:並不是人人都天生適合當父母的,請別再要求我了?


小玲就是這樣一位特別的母親,常常不經意的和孩子計較起公平對等的付出與回報,因而在母親的角色裡通常是生氣,不甘心,憑什麼我是媽媽就要委屈多、擔待多,那誰來擔待我、體恤我。

成為人母的小玲,其實也是在愛的失落中長大的女孩,即便已長大成人建立家庭,但心裡依然住著一個還沒長大,還沒被愛夠;還沒被好好看見的等愛的孩子。

在親子衝突中,常看到有困難去愛的父母通常也曾是受傷的小孩。

別讓自己過去的舊傷口,再次成為親子關係裡的新傷疤。
請好好陪伴自己內在受傷的小孩,為他療療傷,這方能在父母角色上展現出新活力與愛的新芽。

上一篇:鋼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