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16 15:30:09小竹

映畫【解夏】

有機會在網路上得到這部電影版來看
因為已經先看過了電視版的
所以非常想要知道電影版的內容
大澤隆夫與石田百和子的表現果然非常的稱職
故事的內容就不再贅述
電影版為了在兩個小時裡面講完整個故事,人物的關係就沒有想電視版這麼多,也沒有在家庭的部分添加許多的支線,不過大澤隆夫表現在內心接受失明這個重大的打擊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電影裡對解夏做了一番的說明
********************************************************
「安居」又稱「夏安居」,其意義為在夏季農曆的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的,此夏三月,出家眾結界安居,非為父母師長三寶事,不得出界,以致力修行,名為「三月結夏,九旬安居」。
其起因是由於在佛陀的時代,印度的夏季雨季長達三個月之久,一切僧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在樹下經行,衣缽因此常為雨水所流失,而在夏季期間,地上的蟲蟻常出來爬行覓食,僧眾們沿路乞食不免踩傷地面上的蟲類及草樹的新芽,是故佛陀基於慈悲,避免居士們的譏嫌及實際上的需要,遂制定了夏季三個月,出家眾在界內精進用功的夏安居。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夏安居功德圓滿的[解夏]自恣日,亦稱諸佛歡喜日,因夏安居期間僧眾精進用功、圓滿成就,故諸佛菩薩皆歡喜讚嘆。當天亦舉行極富深義之勝會--盂蘭盆法會,並舉辦超薦、祈福、打齋、供僧等佛事,以度累世父母沉淪之苦,並為現世雙親消災、延壽、植福,是故農曆七月又稱為佛教之「教孝月」。
**************************************************

在電影裡,高野隆之(大澤隆夫飾)因為對於即將失明未來感到徬徨無助,碰巧在寺院裡遇到了一位文史學家林茂太郎,文史學家以[結夏安居]來譬喻目前的隆之的心態,因為面對無所知的未來,現在的心情總是徬徨迷惑,內心充滿恐懼的,但是經過個這段結夏安居的生活,等到完全失明的這一天,也就是隆之[解夏]的日子,因為那時就不會再有任何的恐懼了。

我喜歡這樣的比喻,我相信所有的人若知道自己即將失去光明,內心必定非常的恐懼,而從恐懼不安到怨天尤人忿忿不平到沮喪最後接受事實,這真的是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而這段時間真的就像寺院的出家人閉關修行一樣,經過了這段時間的磨鍊,等到[解夏]的時間到了,自然會有不同的體會。

電影版畢竟是比較早拍成的,所以較慢呈現的電視版演員的演技必地會被拿來與電影版做一番比較。我個人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畢竟我認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呈現故事的方式,各有利弊。不過我喜歡電視版除了對於男女主角的感情描述外,親情部分的內容很讓人動容,而電影版這個[解夏]的名字實在太有意思了,所以真的是各有利弊。

總之,不論是電視版或電影版都很推薦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