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日本災難學 台灣肥皂劇》
老實說,我對日本一直是沒有好感的,除了他死不認錯侵華的歷史外,當然他曾經殖民台灣51年,對台灣採取高壓的統治,台灣的男人被送去南洋當軍夫,台灣的女人被送去當慰安婦……,我還記得高中讀到近代史,摔了很多次課本!
但是這次日本的強震,日本人展現出來高度水準的冷靜,不由得令我敬佩,我也在思索,同樣的地震發生在台灣,我們政府的危機處理可以讓我信任嗎?我們人民的冷靜不搶糧食可以讓我信任嗎?
心裡突然冒出「不要讓我覺得只要有慈濟就好了!」
而我們的媒體最不能讓人放心的!這吃血的媒體,試看日本電視台的主播,即使這麼大的災難在前,播報新聞音調依舊和緩,但台灣的主播呢?音節緊湊,聲音高亢,似乎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緊張焦慮!
面對著天災四處,除了可以捐錢援助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逃難救生包的準備?從日本的經驗中省思自己?在災難新聞畫面前哭泣?甚至焦慮這是太陽風暴、超級月亮、世界末日的前兆?
或是大家一起打口水戰呢?
或是像我這樣po po文之後,就沒有下文呢?
──我去買了手電筒、電池、小型安全帽、交待孩子萬一地震來了走散了,要去哪裡集合,手邊留些現金、家裡備用飲水、乾糧……這會杞人憂天嗎?
日本的強震除了讓我驚覺原來地震發生的災難不是紙本上的常識、不是口頭上的解說,建築物的倒塌、地表的隆起陷落平移、火災、海嘯、核爆、火山爆發……是會真實呈現的!海嘯是黑而混濁的,不是災難片或紀錄模擬片中透明水藍色的!
日本強震這一課,我學到了什麼?
***
日本大地震加上海嘯,災情震撼全球。不少台灣民眾,更因工作或旅遊,而親身近距離感受這場災難的震撼。
電視新聞裡,台灣赴日旅客飽受驚嚇後,返抵國門幾乎眾口一致:回家真好!
這話,有多重含意:飽受驚嚇,能活著,真好;相對於別國遭受的苦難,能活著回到相對平靜的祖國,真好。
災難,必然令人有生命無常之嘆;災難,也最能激起人性的同情心、同理心;災難的倖存者失卻至親的傷痛,亦會召喚出我們平日忽略的天倫之樂。此所以,面對災難,乃至於是新聞畫面裡的遠地災難,人們還是會拉起身旁親人之手,由衷的感謝:還好,我們一家平安。
這正是「災難學」,很可以為世人上的一堂課。一堂關乎生命何其渺小、生命何其脆弱的人生哲學課程;一堂從他人承受之苦難,所激盪出的「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的那分人性關懷課程;一堂「他山之石,可為殷鑑」的避災、防災、救災等務實課程。更可以是,一堂重新檢視當前總體發展政策,反省大量汲取地球資源之舊發展觀的新綠色經濟學。
但,要推升到這層「災難學」的正面啟蒙,而非「災難學」的負面陰鬱,關鍵仍在引導這社會的公共領域,是否足夠成熟?是否尊重知識的啟蒙?是否了解人對災難的認識,非靠感性的吶喊,而是靠理性冷靜的呈現事實,並以之凝聚社會共識,轉化為下一波改造現實的動力。
台灣社會面對災難的態度,卻是「災難肥皂劇」的成分居多(亦即,只看呼天搶地的畫面,只做悲情催淚的訴求);其次是「災難政治學」的機鋒考量多(亦即,政黨常先就災難做政治攻防,以閃避政治詰難為首要);再次是「災難公益化」的慣性輪迴(亦即,一發生災難,則不斷重複社會動員的老套,對解決問題的複雜根源,缺乏追究興趣)。而最後呢,每逢災難,大家便有窠臼依舊,問題仍在的感覺,好像十幾二十年前的災難場景,每隔數年便重蹈一次,我們只不過原地踏步而已!
要改變台灣面對災難,處理災難,化解災難的惡性循環,很難嗎?
就舉日本大地震引爆的核安意外為例吧,台灣位於海濱的核電廠,核安的保證在哪?絕不在政府官員與台電主管的空話,因為那很容易被視為本位主義的直接反應。理性而符合公共論述的方式,應該是:拿出具體數字,詳述台灣核電廠與日本之不同在哪?並確實回答,防海嘯的十二公尺防護,是否真能抵擋類似日本的海嘯?一旦真面臨日本福島的危機時,官方應變的劇本將陸續為何?若僅一味地說「日本會,台灣不會」,那就不免又重蹈「災難政治學」了!
須記住,「回家真好」唯有當這個家真正安全而幸福時,才有意義!
【2011/03/15 聯合報╱蔡詩萍/資深媒體人】